三星堆的面具有何作用 三星堆介绍(三星堆贴金青铜面具介绍-)
本文共计615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20分21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8月22日 03点59分17秒。
三星堆的面具有何作用 三星堆介绍

1、三星堆的面具是跳傩驱鬼祭祀用的,这面具不是戴在人脸上的,三星堆大青铜面具,两侧游隐上下共四个方孔,当时是用来插木杠抬面具的,巨大的面具则是由人抬着作为傩仪主神行进在队伍前头,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铜面具,这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2、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轿磨租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更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闭兆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3、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更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贴金青铜面具介绍?
1986年夏秋之际的7月18日第二次大发现,砖厂职工在三星堆遗址第Ⅱ发掘区取土 时发现了一号祭祀坑, 1986年8月14 日,在结束一号祭祀坑发掘的当日,砖厂工人又在一号祭祀坑的东南约 30米处取土中 ,挖开二号祭祀坑南角,暴露出青铜头像一件 。最终发掘出许多世所罕见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石器。地点!三星堆遗址位于广汉县城西11公里的南兴镇三星村, 北距成都市38公里,是四川地区时代最早, 面积更大的“ 蜀文化” 遗址,遗址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最终确定的三星堆遗迹年代!考古人员通过祭祀坑上叠压的厚厚文化层,和出土器物,确定的最晚的地层年代也在公元前 840 年,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 7 0 0年)至西周初期 ( 距今2 8 7 5年)左右。二,两个大的祭祀坑1号祭祀坑中出土器物大都有被火烧过的痕迹,所有的骨渣和象牙都被烧得发白,不少青铜头像的颈部都已经熔化并向上翻卷,另一些小型铜器则干脆已经被烧化,紧紧地黏在一起。2 号坑也是如此,这里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和青铜神树被掩埋者砸烂, 青铜大立人像断为两截,而青铜神树上的各种装饰配件,如树叶、太阳神鸟等等散落四处,部分青铜人面具也被故意砸烂或者是经历过高温熔化。其中青铜神树于1990年 3月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先对一号神树进行首次预合 。首次预合的材料用低碳钢和铜条支撑 。各种迹象都表明, 当年古人在掩埋这些器具之前, 都经过有意地焚烧和砸打。极有可能是一种用火烧燎的祭祀, 也就是甲骨文中提到过的"燎祭" ,而考察坑中的骨渣残骸, 并没有发现人骨, 有的都是大型动物骨骸,符合甲骨文中提到的"卯牛”"卯羊"的祭祀方式 ;两座坑中埋藏绝大部分器物都应该是神器或礼器,很少有生活、生产用品和武器,这应该就是蜀人先民祭祀的遗迹, 因此才会将如此多的精美青铜器 、玉器等宝埋藏在此处 。三,几千年前,他们到底在祭祀什么?首先基于我们所说的“ 祭祀” 含义不是狭隘的一种特定祭祀,而是含义广泛而又复杂的一种 宗教礼仪。在1986 年11月广汉召开的“巴蜀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上,与会代表多认为三星堆遗址是“墓葬陪葬坑”一种说法是异族入侵后宗庙遭到“扫庭”后的“庆胜性埋葬”。然而,半个多世纪的调查发掘,附近并未发现墓葬区。巴蜀虽有“杜宇禅位”的传说,却未有过将宗庙彻底“犁庭扫穴”的传说或事件。因此“墓葬陪葬坑”及“庆胜性埋葬”在学术界根本不能成立。而在三年后的1991 年10月湖南吉首召开的少数民族国际傩文化研讨会上。国内外学者发言中均认为广汉三星堆祭祀坑是一次规模盛大的傩祭后留下的。傩祭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戴面具驱鬼逐疫。但有人反问道:广汉三星堆出土面具通高65厘米,宽 138 厘米,厚0. 5- 0. 8厘米,重约一百多斤的面具,谁的脸能戴得住?直到后来云南的唐楚臣先生的一篇文章中,考证说,这是在跳傩驱鬼。这面具不是戴在人脸上的,而那个重100多斤的三星堆大青铜面具,两侧上下共四个方孔,当时应该是用来插木杠抬面具的,巨大的面具则是由人抬着作为傩仪主神行进在队伍前头,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广汉三星堆文化其实准确来说不是“祭祀” ,“人鬼”的可能性很小,其核心内容应该是规模盛大的驱鬼逐疫的傩仪。烧燎埋去的东西不是以敬畏心情去烧埋的,而是故意损坏,烧毁再埋的。烧燎埋去的不仅有金、青铜面具及石、玉、青铜武器,也有做为镇鬼用的傩神、祭司及兵将, 还有各种器具用品。四,商代究竟有没有傩仪?谢振东先生撰文《甲骨上的神将〉〉对一片甲骨上的文字作了研究,甲骨文上的其中四个字的意思为戴面具的魁大的古神方相。大致翻译下来就是:”据王者占卜所示,有所灾祟,召巫携鼓自西方来,击鼓为倛魁方祀舞”。谢先生的研究为商代有傩祭提供了证据,后来《后汉书·礼仪志》也记载了汉代的宫庭傩仪,天子、朝臣、兵将参加者达千人。就其规模之隆重和盛大来说,三星堆的规模也是符合傩仪的。而在《周礼.夏官》中就有“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 以索室驱疫”的记载,可见祭祀时戴或使用面具进行通灵祈祷是一种中原传统,结合其出土于祭祀坑的事实,此说不无道理。三星堆中的人面和兽面像,确实是用来驱鬼逐疫的傩仪。一九三六年河南安阳殷墟西北岗出土过商代面具。历代文献均记述早期的面具是作为驱鬼使用的,文献材料,考古材料、民族学的材料都可说明商代有傩祭,而彝族为早期蜀人的后裔,在云南省禄丰县高峰乡是彝族支系格苏聚居区,他们的火把节上,最重要的仪式就是跳傩驱鬼,而他们在驱鬼仪式上留下的为面具开光点眼的大面具,也是每个长、宽约一米左右。五,黄金面具和金仗真正凸显三星堆文明独特性的,其实是古蜀人对黄金的重视和利用。三星堆一次性就发现金杖、金面罩、金虎、金璋、金叶等100多件金器特别是黄金面罩,从 *** 工艺看,这是古蜀人先将纯金锻打成金箔,然后做成与青铜人头像相似的轮廓,再将眼和眉处镂空后包贴在青铜人像之上,不过,三星堆周围并不产黄金,古蜀国的黄金从何而来?据专家分析,这些黄金可能来自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云南丽水等地。科学家对三星堆青铜器进行了取样分析,发现其中的铜、铅也都来自云南,这也就是说,古蜀国的影响控制力已经南达云南,这也可以想象古蜀国同时还和中原的殷商、岐山一带的周都发生了接触和或多或少的文化交流,六,青铜树的意义这棵青铜神树的意义 .这非常明显的就是中华上古传说中的扶桑和若木 。根据《山海经 》和《准南子》记载的中国神话, 每天太阳以金乌形象出现,沿扶桑升起, 傍晚再沿若木下降,进入羽渊和黄泉, 再从地底绕回扶桑,第二天再从扶桑冉冉升起。这则神话中的两大元素,神树和金鸟,恰恰在三星堆的青铜神树之上得到了准确的再现,可见其绝不是偶然, 而是居住在九州之上的华夏先入们相互交流融合。除了青铜神树, 三星堆遗迹中总共出土了超1000 件的玉器。和大量青铜器。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三星堆人面像百度百科
三星堆人面像是三星堆遗址的一部分。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更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更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人面像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人面像中,有三件体型庞大的直目人面像,他们有一双明显凸出眼眶的眼睛,一对向斜上方伸出的大耳,一副高高的鹰钩鼻,一张上翘接近耳根的大嘴。整个面部给人一种神秘而又亲切的感觉。其中更大的一件通宽138厘米,通高65厘米,眉宽近7厘米,眼球呈柱状,凸出眼眶达16.5厘米,眼球的前端略呈菱形,中部还有一圈镯似的箍,宽2.8厘米。关于这类直目青铜人面像的历史文化意义,学界有不少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认为这是古代民间传说中“千里眼顺风耳”神灵的再现,用凸出的眼球和伸长的大耳表示有超常的视力和听力;一种则认为这是传说中古蜀国国王蚕丛氏“纵目”的写照;还有一种认为这是古代蜀国图腾崇拜的象征。笔者通过研究认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直目人面像,是人类远古时期特殊历史阶段的记忆,是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混合物,既是对烛龙和蜀王传说的历史记忆,也是原始宗教祭祀和图腾崇拜的遗沉。

4 延伸
历史价值
因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巴蜀文化的认识大相径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历史学界一向认为,与中原地区相比,古代巴蜀地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方,与中原文明没有关联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遗址证明,它应是中国夏商时期前后,甚至更早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中心,并与中原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验证了古代文献中对古蜀国记载的真实性。
以前历史学界认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然后渐渐的传播到全中国。而三星堆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
两个祭祀坑坑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种类和造型都具有极为强烈的本地特征,它们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国青铜文明的高度发达和独具一格的面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三星堆遗址依托鸭子河,横跨马牧河,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形成了经东、西、南三面城墙及北侧鸭子河为防御体系的古城。古城由一道外郭城(大城)和若干个内城(小城)组成,古城内外可分作祭祀区、居住区、作坊区、墓葬区,并有三星堆、月亮湾等重要夯土建筑遗迹,体现出高度繁荣,布局严整的古代王国的都城气象,是不同于中原夏、商都城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城。
三星堆是目前中国国内发现玉牙璋最丰富的文明遗址。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制品、玉石制品以及黄金制品,造型奇特、 *** 精美,表现出浓厚而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是极为罕见的人类上古史奇珍,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三星堆遗址所见古蜀国的手工业甚为发达,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三星堆遗址丰富的文化遗存填补了中华文明演进序列重要文物的缺环,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中国文明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有助于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进程。
截至2009年,三星堆创造和打破了许多的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其中多项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世界上最早、树株更高的青铜神树。高384公分。铜树干挺直,分九枝杈,集成上中下三丛,每一枝杈上各有3个桃状果,其中两果枝下垂,一果枝上挑,上面立有一钩喙神鸟,昂首挺立,作展翅欲飞状。自树干顶端一条龙逶迤而下,龙首昂然,一足踏在树座之上。《山海经·海外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具推断可能为古神话传说中扶桑树。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长142公分,直径2.3公分,重700多克,用捶打好的金箔包卷在一根木杆上,木杆早已碳化。金杖的一端刻有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是两个前后对称的人头像,皆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面带微笑。中间一组是两只两头相对的鸟,下方是两条两背相对的鱼,它们的颈部都叠压着一根似箭翎的图案。有人认为,这支金杖的图案有鱼有鸟,当印证是鱼凫王所执掌。也有人表示异议,认为鱼鸟象征吉祥,箭翎则表 *** 武,金杖确为权力象征,但没有实物能证明鱼凫氏族徽是由鱼和鸟组成。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杖与神树一样,均是古蜀人神树崇拜思想的产物。
世界上现存的更大、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称为“世界铜像之王”、“东方巨人”。铜人头戴花形冠,着鸡心领左衽长襟衣,后摆呈燕尾形,赤足立于方座之上。身躯细长而挺拔,手臂粗大,颇为夸张,与身躯不成比例。两手呈抱握状,左手屈臂置于胸侧,右手上举齐右颊,粗大的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相握。脸庞削瘦,方颐、直鼻、阔口、粗眉大眼,大耳上饰以云雷纹,耳垂上有一穿孔,表情严肃,像是正在等候完成某种神圣的使命。立人身穿窄袖及半臂式三件左衽套装上衣,衣上雕刻有龙纹、兽面纹、虫纹和回纹,线条细密,结构复杂。小型立人像威风飒飒,跣足,内穿长袖交领衫,外披无袖袒背式铠甲,前后饰以几何形雷纹, *** 精细,在战争中应具有巨大的震撼力和实用性。该铜像采用分段嵌铸法铸造而成, *** 精美,迄今为止为中国夏商周考古所仅见。
世界上更大的青铜纵目人像。高64.5公分,两耳间相距138.5公分。铜人面像阔眉大眼,眉尖上挑,眉宽6.5厘米~7厘米。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直径13.5厘米,凸出眼眶16.5厘米,前端略呈菱形,中部还有一圈镯似的箍,宽2.8厘米,眼球中空。面具通高65厘米,宽1.38米(以两耳尖为准),厚0.5厘米~0.8厘米。《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有学者认为,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面像,就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蜀王蚕丛原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此地“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至今这里仍是严重缺碘地区,以至甲亢病流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球向外凸出,因此,眼睛格外凸出的蜀王蚕丛很可能就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其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该特点并进一步“神化”,于是便有了三星堆中的这些夸张的纵目人面像。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基于史实的猜想。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铜人头像,面具。达50多件。
三星堆纵目面具会不会是饕餮纹
三星堆纵目面具不是饕餮纹,目前有研究认为这不是饕餮纹,应称为兽面纹,三星堆纵目面具显示了它在重视眼部的功能上与兽面纹的一致性。三星堆遗址连拆6个盲盒,这些面具下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是一个历史的突破,而通过新一轮的开掘,和发现,再次发现新的6个祭祀坑,有网友就笑称。这每一次开坑,就像是拆盲盒一样,连拆6个盲盒,这个发现也是非常喜人的。先后出去了500多件各种不同的文物,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面具。各种不同的面具,层出不穷,那么这些面具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呢?有人称这是象征着古蜀的日神烛龙,而纵目也是用来强调它的眼睛的神力。还有的人说这是象征着他们的祖先蚕丛,而对于面具上的纵目则是反应古蜀人对眼睛的特殊崇拜和信仰。所以小小的面具,意义则不小啊,秘密多的很。对于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会使用面具,那么我们使用面具的目的是干什么呢?下面大家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下。

首先是美化作用,很多面具,它的外形非常漂亮,很精致,所以有些人为了美化自己的外观,所以在一些场合里面,会把这种面具当做是一种装饰件佩戴,以此来起到美化的作用,而美化自己的外观,还是非常不错的。

其次是遮挡作用,有些人,因为生活中的一些意外情况,所以导致外观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个时候为了减少其中的影响,大家都会选择佩戴面具以此来对脸部进行遮挡,使得整体外观更加和谐。

所以说面具的作用是非常多也非常大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作用,当然相比于三星堆的面具,我们日常中的面具,就显得不足为谈,而对于这种比较珍贵的面具,我们应该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好好的保存他们,毕竟他们的价值不仅仅是面具那么简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