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谁的后代?孙中山是孙权的后代吗?
孙中山是谁的后代?
孙中山是谁的后人,他的祖先有名的有哪些?要可考证的。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东莞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
三家族
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 祖母黄氏(1792年~1869年), 父亲孙达成(1812年~1888年), 母亲杨氏(?年~1910年)。
三兄弟姊妹
长兄孙眉, 姊孙妙茜, 妹孙秋绮, 另有一兄一姐早殇。
三妻妾
首任妻子卢慕贞(1867年~1952年),(1884年与孙中山结婚、1915年离婚。) 妾陈粹芬。 日本妻子大月薰(1901年于横滨结婚,1905年最后一次回去后,没有再回来) 妻宋庆龄 (被尊称为国母)(1893年~1981年),(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
三子女
子孙科(1891年~1973年) ,长女孙娫 ,次女孙婉(又作孙琬) 。三人都是卢慕贞所生。宫川富美子,大月薰所生1906年所生(“富美”的另一个汉字写法是“文”字)
孙中山是孙权的后代吗?
孙有这个说法
东汉末年,孙武的二十代孙孙钟隐居孙洲,种瓜为业,后经孙坚、孙策、孙权父子艰苦创业,终于崛起江东,建立了吴国。据考证,富春孙氏宗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令人瞩目的是国父孙中山家族一支,其世系也源出富春孙氏。《国父家世源流考》书中说孙中山祖上曾从浙江迁至福建,而后迁居广东。80年代初,广东发现孙中山家谱,封面题为《富春孙氏宗谱》.现在《富春龙门孙氏分谱》序言中提到,孙中山逝后葬身南京绝非偶然,那里有先祖孙权的灵寝。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孙中山几个老婆子女
孙中山先生共有4个子女三女一子,分别是长子孙科,长女孙娫,次女孙婉,小女宫川富美子。
一、孙科长子孙科,长女孙娫,次女孙婉,全部都是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卢慕贞所生。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儿子,他和两个妹妹在小时候就和祖母一起到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定居。长大以后孙科也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在之后的日子里,孙科一直是孙中山先生的好帮手,他和父亲一起参加革命,在国民 *** 任职。而之后也为抗战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
国父孙中山出生地
孙中山(1866.11.12~1925.3.12),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广东香山(中山)人,革命家,中国 *** 缔造者之一。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 *** 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 *** 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 *** 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国父”。 家系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孙中山是佘族后裔,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粤东东江流域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孙中山 家庭背景
250字左右1866年11月12日夜,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的翠亨村,乳名帝象,入学时取名孙文,参加革命后孙中山被清 *** 通缉时,通缉令上的名字为“孙汶”,中山是他1897年流亡日本,投宿东京一家旅馆是化名中山樵,随后革命党人便称他为中山,孙中山家从他爷爷孙敬贤时起就没有土地了,父亲孙达成在澳门一家鞋店当学徒,32岁才与家乡的扬胜辉的女儿结婚,婚后先后生下了孙眉、孙妙茜、孙中山、孙秋绮兄妹四人。宋庆龄回忆孙中山时,写道因为孙中山家里贫穷,孙中山“到15岁才有鞋子穿”。在孙中山5岁时,他的哥哥孙眉去檀香山当佣工,后来在檀香山发达起来了。
1883年秋,孙中山因在故乡毁坏北极殿里的神像,担惊受怕的父母面对乡亲的众怒,为息事宁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儿子送往香港读书,后又到檀香山的长兄孙眉那里,可孙中山不满大哥的严厉斥责和管束,竟然负气不辞而别,于1885年4月,回到了故乡翠亨村。当时,爱弟心切的孙眉看到弟弟性格倔强,实在难以管教,思来想去,想到婚姻是羁绊弟弟的一种良策。于是,他汇了一笔钱回家,除了供弟弟读书之外,希望父母尽快为弟弟成婚,使其安于家庭生活,免得再因年轻气盛而惹出难以收拾的麻烦,让父母在乡里众人面前受辱。
孙眉的提议促使父母迅速为孙中山物色对象,母亲杨太夫人恰巧有一姐妹嫁在香山县上恭都外茔乡(今属珠海市金鼎区外沙乡),她认为同乡卢耀显之女卢慕贞与孙中山很相配,从双方的家世、年龄、经济状况等看,算得上门当户对,便极力撮合这桩婚姻。其父卢耀显承先祖业读书,后漂洋过海到檀香山谋生,与孙眉同为檀香山华侨,卢耀显虽经商而致家境渐富,却很早因病而逝,家境又渐转衰,卢慕贞是卢耀显的长女,虽然她的家距离孙中山的家乡翠亨村只有几里,但在这以前卢、孙两家素无往来。那时,年轻人结合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卢慕贞与孙中山根本无缘相见。
对于孙中山来说,他有志于从事反清革命,生活势必飘忽不定,所以起先并不愿结婚。再加上他少年时就到檀香山,深受西方婚姻自由思想的影响,对封建礼教一向深恶痛绝,他的想法与父母的传统习俗大相径庭。在那个讲究“郎才女貌”的时代,孙中山仪表堂堂,一表人才,所受的教育更是卢慕贞无法相比。卢慕贞身材矮小,自幼缠足,是一个相貌平平、性格内向的旧式女子。然而,由于孙中山一向敬重父母,同时他也根本没有把婚姻视为像反清革命那么重大,所以,他当时在婚姻问题上随波逐流,没有违抗父母和大哥之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