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什么族过的节日(火把节是哪族的节日 什么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什么族过的节日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云南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各有各的特色内容。彝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实际上是以游牧为主转为以农耕为主之后,新的文化形态对原有文化形态的扬弃。这个传说更大限度地保留了火把节来源的原始信息,也是最接近火把节源头的一个传说。纳西族关于火把节传说的谚语中保留了火把节来历的重大信息,与《玉溪编事》、《禄劝县志》、《峒溪县志》中的记载共同对探究火把节的来历提供了重要线索。大理和昆明一带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虽然遮掩了火把节的来源,但其"星回节"的说法,一样露出了火把节的源头活水及深厚文化。
火把节是哪族的节日 什么族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火把节是火把节是白族、彝族、纳西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二三天。火把节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由于长期的历时性发展和地域性的演变,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民间广泛流传的“火把节传说”,就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秉持着先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音乐舞蹈传统和口头艺术,在火把节习俗形成的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等也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宗重要传承。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火把节是几月几号,大多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等传统节日
被誉为东方的狂欢节的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各民族对火这种超自然的原始崇拜和信仰,是为了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活动,那么火把节是几月几号?下面就一块看看吧。
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火把节时间不一样,
1、彝族、纳西族、基诺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四;
2、白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五;
3、拉祜族火把节时间:农历六月二十。
今年2022年火把节大多数会在2022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廿四放假。
四川凉山2022年火把节放假时间预计是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2022年7月28日(星期四,
云南楚雄州2022年火把节放假时间预计2022年7月22日(星期五2022年7月26日(星期二,
西昌火把节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
火把节的节期一般是23天,像四川凉山州一般是为期3天,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安排。具体的节日活动大家可以关注当地的官方通知。
一般在火把节的时候活动还是很多的,比如有火把狂欢夜、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丰富多彩。
彝族是不是壮族,彝族有个节日叫火把节,请问!彝族是不是壮族?
彝族不是壮族,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根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自称为尼(ꆀ),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派代表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其余散居于中国其他省份及中国境外。总人口约900多万,在中国有户籍登记的有871万4393人(2010年),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近百万。
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nuosu)、聂苏(nisu)、纳苏(nasu)、乃苏(nesu)、聂租nizu)、罗婺、阿西泼、撒尼等、尼颇自称,但并非皆为民族意义上的自称,如罗婺、撒尼、阿哲是部系名称,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租的方言/土语自称(占人口70%以上),在彝语语境中含义完全相同,皆源于“尼”[1],在总称上“尼措”(ꆀꊿ)一次可以覆盖所有支系的称谓。各地彝族方言间有些无法进行直接沟通,但相同词汇超过60%,语法结构相同,经短期熟悉能对话,彝语属汉藏语系中的藏缅语族,分为六大方言。
壮族共13383086人(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云南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壮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壮族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有南北两大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土俗字”,但使用范围不广,多使用汉字。解放后,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宋代决籍称壮族为“撞”、“僮”。解放后称”僮“。1965年10月12日,经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改族名为“壮族”。壮族文化十分丰富。壮族文学中以“山歌”最为出名
火把节来了,云南景东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一节日源于什么?
火把节来了,云南景东民族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这一节日源于各个少数民族的传说。
一、火把节源于传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