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西辞黄鹤楼西辞是往哪里去
故人西辞黄鹤楼西辞是往哪里去
这是向东去。公元730年,孟浩然要去广陵,即如今的江苏扬州。李白得知后便来送别,看到江边的黄鹤楼,有感而发这首诗。从位置上来看,黄鹤楼所在之地是武昌,而孟浩然要去的扬州则在武昌的东面,由此可知“西辞”就是指“由西往东去”,也就是“向东出发。”
公元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马上就要去扬州了,便写信给好友,约他在江夏见面。就这样,两人在黄鹤楼重逢,并互诉思念之情。过了几天,孟浩然便乘船东去了,李白还特地送他到江边。待船开走之际,李白伫立在江岸,看着船慢慢远去,略感惆怅,便写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的原文和翻译
1、故人西辞黄鹤楼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2、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释义: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古人西辞黄河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上面诗句选自——言绝句《》
上面诗句选自(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如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敌人西辞黄鹤楼的的下一句 风光不与四时同的上一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故人西辞黄鹤楼 对于 ( ) 相当于 ( ) 对于 怀古 选哪个,为什么
A.出游;越王勾践破吴归B.场所;千古兴亡多少事
C.送别;折戟沉沙铁未销
D.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
选C,“故人西辞黄鹤楼”对于(送别 ) 相当于 ( 折戟沉沙铁未销) 对于怀古。
因为“故人西辞黄鹤楼”表达的是“送别”之情,折戟沉沙铁未销”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表达的是“怀古”之情,前后逻辑关系一致,所以选择C项。
“故人西辞黄鹤楼”出自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原文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尽长江天际流的意思是什么?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唐代李白所作的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该诗的意思是老朋友孟浩然,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三月烟花如海,他去游历扬州。一叶孤舟,远远地消失在碧空尽头;只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际奔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更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