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渠是怎样修建的?郑国渠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修建的
郑国渠是怎样修建的?
据历史研究,当时修建郑国渠多达10万人,而郑国本人则成为这项庞大工程的总负责人。郑国渠能在这个时期建造,因为从春秋中期以后,铁制的农具和工具已经普遍使用了。据史料记载,郑国设计的引泾水灌溉工程充分利用了关中平原的地理和水系特点,利用关中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又在平原上找到了一条屋脊一样的更高线,这样,渠水就由高向低实现了自流灌溉。为了保证灌溉用的水源,郑国渠采用了独特的“横绝”技术,就是通过拦堵沿途的清峪河和蚀峪河等河流,让河水流入郑国渠,由于有了充分的水源和灌溉,河流下游的土地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郑国渠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石川河横绝,在陕西省阎良县的庙口村,是郑国渠同石川河交汇的河滩地。郑国渠巧妙地连通了泾河和洛水,取之于水,用之于地,又归之于水,这样的设计,真可谓是巧夺天工。郑国作为主持这项工程的筹划设计者,在施工中表现出了他杰出的智慧和才能。他创造的“横绝技术”,使渠道跨过冶峪河、清河等大小河流,把常流量拦入渠中,增加了水源。他利用横向环流,巧妙地解决了粗沙入渠,堵塞渠道的问题,表明他拥有较高的河流水文知识。据测量,郑国渠平均坡降为0.64%,也反映出他具有很高的测量技术水平,他是我国古代卓越的水利科学家,其科学技术成就得到后世的一致公认。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渠修建竣工,人称“郑国渠”。
郑国渠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修建的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之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扩展资料:
郑国渠的渠系管理:
官方管理组织
汉建平四年(前3),朝廷任命光禄大夫息夫躬“持节领护三辅都水”,其职责是巡视督察性质,不参与具体管理,渠道的管护营运由地方官吏兼理。唐时京兆少尹负责管渠。宋时始设专门管渠机构,由三白渠使负责管渠。元设屯田府,渠官为渠司。明设水利司,渠官为水利签事。
民间管理组织
公元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政采纳了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泾河从陕西北部群山中冲出,流至礼泉就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平原地形特点是西北略高,东南略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国渠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历史上是郑国渠年代早还是灵渠年代早?
在教科书上说灵渠是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但是北方由韩国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好像比灵渠还要早啊?这是怎么回事呢?郑国渠早
郑国渠 公元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
灵渠 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陕西,高坎渠是否是秦朝时的郑国渠
不是。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
历史: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是生产技术的进步吗
是的。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赢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