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意思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原文(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出自)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意思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原文
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意思: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长大太辛劳!2、原文:
周无名氏《诗经·小雅·蓼莪》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哀哀父母 生我劬劳 出自
A 《孟子》 B 《论语》C 《老子》 D 《诗经》D
出自《诗经,可译为:我真哀伤老父母,生我勤苦把心操。
造句: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身在外地的子女们想起要报答父母的恩情,都会落叶归根。
清明时节,这位老人来到父母墓前祭拜道:“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子欲养而亲不待,孩儿不孝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养育恩,仰天泣血孝子心
这首诗写的是无法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痛苦。中华民族对孝道的推崇,这首诗的影响功不可没。之一节,“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莪蒿长得高又大,(因此这)不是莪蒿是野蒿。可怜的父母,生养我太辛劳。
第二节,“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莪蒿长得高又大,(因此这)不是莪蒿是牡蒿。可怜的父母,生养我太操劳。
第三节,“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瓶子里的水干了,是装水的坛子的耻辱。孤独无依的人生,还不如早点儿死啊。
第四节,“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没有父亲什么能倚靠?没有母亲什么能依赖?出门心中忧伤,回来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才能到头。
第五节,“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生养了我,母亲抚育了我。抚摸爱怜我,养育我长大,挂念我不肯让我离家,出入家门总会抱抱我。想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老天难测要降灾祸。
第六节,“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南山上风紧,大风刮得直响。大家都没有遇到不痛快的事儿,为什么我却不能父母送终。
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莪蒿,俗称“抱娘蒿”。匪,同“非”。伊,是。劬(qú)劳,辛苦劳累,后面的“劳瘁”意思相同。蔚(wèi),牡蒿。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罍(léi),盛水器具。鲜(xiǎn),指寡、孤,孤独无依的人。民,人。怙(hù),依靠。衔恤,含忧。鞠,养。拊,通“抚”,抚摸关爱。畜,通“慉”,喜爱、怜惜。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腹,作动词,抱入怀中。昊(hào)天,苍天、上天。罔,无。极,准则。烈烈,通“颲颲”,山风猛吹的样子。飘风,同“飙风”。发发(bo bo),拟声词。谷,善、好。律律,同“烈烈”。弗弗,同“发发”。卒,终老,这里作动词,指儿子替父母养老送终。
全诗六节,赋比兴交替使用,手法灵活,情感真挚,堪称经典。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之一、二节为之一部分,作者感恩父母养育之德,暗示自己不成才,不是好儿子,没能孝顺父母;第三、四节为第二部分,写父母失去孩子和孩子失去父母的痛苦与哀伤。第五、六节为第三部分,详细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分别来看。之一、二节以“莪、蒿”起兴作比。莪,嫩时可食,外形上以根部为中心,环生发散开去,好像一群孩子围绕着母亲,因此也被称为“抱娘蒿”。蒿与蔚,外形不同,都是各自分开生长,且不可食用。成才的孩子,像莪一样,围绕着母亲,照顾她;不成才的孩子,根本顾不上母亲,毫无用处。元代文学家王磐《野菜谱》中,在“抱娘蒿”后写了这样一首民谣:“抱娘蒿,结得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放。”这也充分说明,将“莪”比喻成母子相依的关系,已经演变成深入人心的民间文学的经典意象。
第三、四节,以“瓶、罍”作比,将接水的瓶子比作父母,将储水的罐子比作儿子。瓶子没有水,是因为罐子没有水;父母没有人赡养,是因为做子女的没有尽到职责。失去了儿女照顾的父母,或者还不如死了。这样的悲切,恐怕只有真正关心父母的子女才有体会。同样,对于子女来说,没有父母作为倚靠,出门心中忧伤,回家之后感觉家也不像是个家。这种痛苦,别说是孤儿,就算是在外的游子,回家也有同感。
第五、六节,作者将父母的养育之恩,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每一个动词后面都跟着一个“我”字。父母对子女的爱,如同画面一样,印在了“我”的心中。“我”不厌其烦,如同哭诉,恨不能报答父母之恩,可“子欲养而亲不待”,上天却思考不怜悯“我”,将他们带走。面对这样的情形,我只能向天发问:“为什么是我?”
诗经专题第202篇,总第202篇。
材料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
材料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个叫颍考叔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饭食,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考叔说:“我的老母亲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亲。”庄公听后十分感动。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的人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2)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3)请从理解、关心父母和行动上帮助父母这两个角度具体说说你是如何孝敬父母的。(4分)理解、关心父母的角度:行动上帮助父母的角度:(1)敬重和爱戴父母(2分)(2)课本第13页的之一段(4分)(3)理解、关心父母的角度:父母生病,给父母端茶送水……(2分)行动上帮助父母的角度:帮父母做些家务活……(2分)
试题分析:(1)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2)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无法做到赡养父母,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就应当做到从精神上孝敬父母,也就是以爱的方式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3)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表现在各个方面。理解、关心父母和行动上关心父母在生活中有很多小事可以表现。答题时只要例举身边的事,说法合理,言之有理即可。
哀哀父母的数字含义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之一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