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短信快讯 > 正文内容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 唐太宗论止盗翻译(唐太宗论止盗断句)

wang1年前 (2024-02-13)160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 唐太宗论止盗翻译

1、《唐太宗论止盗》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 *** 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2、《唐太宗论止盗》翻译: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的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禁止他们。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应当去掉奢侈的花费,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让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起来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太宗李世民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

唐太宗论止盗断句

唐太宗论止盗 下列句子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B.或/请重法/
唐太宗论止盗
下列句子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B.或/请重法/以禁之
C.自/是数年/之后
D.故/不暇/顾廉耻耳 唐太宗论止盗
下列句子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B.或/请重法/以禁之
C.自/是数年/之后
D.故/不暇/顾廉耻耳
C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唐太宗论弓矢阐述了什么道理

唐太宗论弓矢

“唐太宗论弓矢”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其中有关唐太宗的部分是司马光记录下的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理论和历史故事。本文通过唐太宗与臣子讨论弓箭的好坏,以表明自己即使作为帝王,也不能看到了解国家的每一件事情,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

唐太宗图片

一日,唐太宗对教太子读书的官员萧璃说:“我年少的时候喜欢射箭,有很多的弓箭,收集了天下更好的弓箭拿来狩猎。后来我将我收集的弓箭给制弓箭的师傅们看,制弓师傅却说我收集的都不是好弓,我问他为何?师傅说,一把好弓,木心要直,射出的弓箭才会直,如果木心不直,射出的弓箭怎么会直?至此我才明白,我再熟悉弓箭,也有不知道的地方,治理国家也是这样,我虽然是皇帝,可是并不能细致入微的去了解百姓的需求,去了解边关军队的需求,更不可能知道这天底下的每一件事情!”

唐太宗论弓矢后,京中五品以上的官员几乎都与唐太宗交谈过,以方便唐太宗了解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自己政治上的得与失。而从唐太宗论弓矢这件事情上我们也能了解到李世民不但是明君,爱民如子,更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学习,进步和改善,用这样的方式治理天下,难怪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也难怪唐朝会成为中国历朝历代最繁荣昌盛的朝代。

唐太宗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李渊的儿子,李治的爸爸,武则天的丈夫兼任老公公。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大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

唐太宗画像

李世民是李渊的次子,年轻的时候就从军了,那样的乱世,基本上男孩子到一定年龄都会从军。李世民军功不错,曾经救过隋炀帝,平定过军阀,为大唐出了不少力。李世民如此努力,不过他还是次子,次子要继承皇位,首先要扫清的就是长子李建成,李世民想了一个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 *** ,杀掉。所以有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李渊也没办法,只能让这个儿子继承皇位。

实验证明,能踏着白骨站上帝位的人绝不是等闲之辈。李世民成功的当了皇帝,他并没有因此作威作福。他愿意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虚心纳谏,休养生息,勤俭节约。他经常用隋朝灭亡的教训来教育群臣,官制改革,注重吏治,努力让政治清明。并且在国内减赋税,知人善用,励精图治。在国家疆土方面,他也收复了很多像突厥一样的边陲国家。可以说,李世民是一代明君,能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乱世中,军功赫赫。登基之后,迅速转换角色,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他任内,也成就了一批像魏征一样的千古名臣。李世民23年的统治期间让唐朝迅速繁盛起来,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唐太宗叹曰

魏征是比较有名的丞相了,魏征死的时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句话被很多后人用。唐太宗当时很难过,魏征虽然平时跟太宗说话从不顾及太宗颜面,不过他都是为国家和百姓考虑才会直言进谏,太宗在失去魏征的时候非常痛心,魏征是他的一面镜子,所以唐太宗才可以“明得失”,才没有重蹈隋朝覆辙,开创一个盛世。他感叹自己失去了重要的贤臣。

魏征画像

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唐太宗叹曰:“今魏征逝,一鉴忘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稿。”他感叹,魏征死了,他李世民就失去了一面镜子,到魏征家里去又翻出了写了一半的书稿,而这个书稿是魏征留给太宗的治国用人之道,想到这里唐太宗肯定更加伤心,魏征到死都在为太宗出谋划策,为大唐鞠躬尽瘁。

最后这一段是这样的,唐太宗叹曰:“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中间一段是写魏征留下的书的内容,最后这句就是太宗对魏征的肯定,意思是唐太宗一个人考虑事情肯定有不周全的地方,你们这些大臣一定要敢于进谏,魏征的意思就是从任何人任何事那里取长补短,任人唯贤,用人不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大唐繁盛。

唐太宗的这段感叹,前三句经常被用作“座右铭”,是太宗对魏征的高度赞扬。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很多,都是一些很经典的故事,对于现代人的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之道。

玄武门之变图片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明君,提到他就会想起魏征,这两人真是绝配,魏征能成为良相,也是多亏了李世民,唐太宗当时就明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所以广开言路,大臣们就敢说,说的多了,太宗自然能从中悟出道理来,很多人的意见,集思广益,肯定做出的决定更加有利于江山社稷。

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得了一个鹞,很开心的把玩,魏征进来了,他赶紧收起来,魏征知道了,不过一直不说,就故意拖延时间汇报事情,直到最后,这个鹞闷死了,李世民也没责怪魏征,他心里清楚,魏征是为了国家,为了他能成为一代明君,时时刻刻在鞭策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不甚枚举。“玄武门之变”也是李世民的故事,只是这个故事比较血腥了,他杀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成功的登上太子之位。这种行为跟杨广差不多,但是他当上皇帝之后是为天下计,为百姓考虑,而不像杨广只为贪图享乐。虽然唐太宗手段残忍了一点,不过他也开创了大唐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还有很多,他和大臣们的故事,和皇后妃嫔的故事,带兵打仗的故事,都是太宗人生的点点滴滴,大部分故事为后人称道,也是通过这些故事让后人更确切的认识了这位皇帝

唐太宗论止盗

《唐太宗论止盗》一文出自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传当时的唐朝鸡鸣狗盗之徒甚多,百姓家家户户都担心夜里有小偷来偷东西,为了治理这一社会问题,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商讨“止盗”的 *** 。

唐太宗图片

唐太宗问群臣要如何解决盗贼猖獗这个问题,有的大臣主张用严厉的刑罚来处罚被抓住的盗贼。唐太宗认为:百姓中之所以会有人去做盗贼,是生活所迫,是因为国家不够富裕,是因为贪官污吏太多。如果我们的国家没有贪官,没有繁重的苛捐杂税,百姓人人都有余粮,吃得饱,穿得暖,那么鸡鸣狗盗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自此,唐太宗开始自上而下的解决这一问题,对上,开始节俭以减少开支,惩治贪官,君主不骄奢淫逸,做官的清廉,百姓自然不用多交赋税来供养这些人;对下减轻百姓的赋税及劳役,兵役,百姓生活富足,自然不用以偷盗为生。推行这些政策几年后,唐朝社会治安秩序井然,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现象,可见唐太宗推行的这些政策是从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后来唐太宗常对身边的侍卫说:自己不敢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因为君主的欲望通常都要百姓来承担,国以民为本,剥削百姓供养君主,国家也会随之衰弱的呀!后人将唐太宗止盗的理论记录下来,《唐太宗论止盗》成为了历代君王拜读的治国之道。

《资治通鉴》选段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什么

1.去奢省费 2.轻摇薄赋 3.选用廉吏
节选: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论止盗的做法对我们当今和谐社会有无可取之处

以人为本,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先想人们所想,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了,社会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安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370seo.com/20630.html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 唐太宗论止盗翻译(唐太宗论止盗断句)” 的相关文章

三d立体画的画法(立体画画法步骤图片)

三d立体画的画法(立体画画法步骤图片)

三d立体画的画法3d画立体画的制作教程如下:准备材料:铅笔、纸张、尺子等。1、先用铅笔和尺子在a4纸上画一个正方形的网格,横竖各十格,网格大小根据纸张大小而定。2、用字母A到Z,26个点在网格中分别定出相应位置,不要嫌麻烦。3、用彩铅笔勾出图案轮廓,为保证最后画出来的画有立体效果,必须严格按照格子位...

刘海戏金蟾就是天天有喜?刘海戏金蟾和天天有喜先看哪个?

刘海戏金蟾就是天天有喜?不是 刘海戏金蟾是89年的 剧情背景也不尽然相同刘海戏金蟾和天天有喜先看哪个?刘海戏金蟾和天天有喜都是原班人马演的,看个人喜欢吧。我个人认为还是天天有喜好看。一来天天有喜比刘海戏金蟾先播,二来,天天有喜的细节做得比刘海戏金蟾好,从片花就可以看得出来,加上刘海戏金蟾有些混乱。所...

七分之六加一等于几(网上六加一等于几是什么梗)

七分之六加一等于几(网上六加一等于几是什么梗)

七分之六加一等于几答案是13/7哦,望采纳>o<网上六加一等于几是什么梗失去公信力梗。6+1=1的说法一般是指当民众对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民众都会给以负面评价。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6加1等于15移动一根火柴成立6加1等于15移动一根火柴成立把“+”...

什么叫龙与地下城规则?“龙与地下城规则”是谁制定的?

什么叫龙与地下城规则?最近经常听到“龙与地下城规则”这个词,不是很理解。它到底是种世界观,还是方法论,还是单纯就是种游戏规则啊?希望了解的人帮解释一下~不要粘贴的,要能看懂的~如果解释的好肯定额外加分哦!是一个由经典游戏确立起来的世界观,包括西方龙,魔法师,剑士,恶魔,正义与邪恶的斗争等等。(这种世...

龙之谷公会多少级满级(龙之谷佣兵满级是多少级)

龙之谷公会多少级满级现在我看到公会最高15级,满级公会多少级?满级15级20人是一级公会 ,40人 2级 60人是三级, 80 人 是四级 , 90人 是 5及 但到后面每次只加10个人, 升级公会所耗用的金钱是 25 67 140 280 560...

2016年伦敦奥运金牌榜?奥运金牌榜越南参加伦敦奥运会吗?

2016年伦敦奥运金牌榜?奥运金牌榜越南参加伦敦奥运会吗?

2016年伦敦奥运金牌榜?2016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榜前5位:美国46、中国38、英国29、俄罗斯24、韩国13。奥运金牌榜越南参加伦敦奥运会吗?参加了,越南第200位出场。本届奥运会一共有204个国家和地区的205个团队参加,运动员10500个。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即将开始,205个国家出场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