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在哪里 卢沟桥是谁建造的(卢沟桥在什么地方卢沟桥简介)
卢沟桥在哪里 卢沟桥是谁建造的
一、卢沟桥在哪里卢沟桥在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亦称芦沟桥,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1937年7月7日日本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二、卢沟桥是谁建造的
卢沟桥是完颜雍建造的。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六月 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金世宗完颜雍(1123年―1189年),原名完颜褒,女真名乌禄,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金睿宗完颜宗辅之子,母贞懿皇后李氏,金朝第五位皇帝。
三、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几年几月几日
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在什么地方卢沟桥简介
国庆节就要来了,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景点,那就是卢沟桥。不知道大家还记得轰动世界的七七事变吗,那是日本侵略中国,全面爆发战争的开始,在卢沟桥上29军的战士用生命捍卫祖国,这座桥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景区简介
卢沟桥位于永定河上,在北京西南广安门外30英里处。整座桥体为石质结构,关键部位由银锭和铁榫连接,是我国北方最长的古石桥。特别是桥墩的施工 *** 比较有特点。码头呈船形,以面朝水为尖,形如锋利的船头,其作用是抵抗流水的冲击。这座桥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意大利的马克菠萝来到这里后,都称赞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桥。
桥上的石刻非常精美。桥的石刻护栏上共有二百多根柱子。柱头上刻着玫瑰花,柱头下有莲花叶墩,柱头上刻着无数石狮。柱子上雕刻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无数石狮子。
景点介绍
卢沟桥是一座英雄之桥。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因横跨卢沟桥而闻名。卢沟桥地区,是燕北平原的重镇,是古代重要渡口。卢沟桥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和交通咽喉。从历史上看,这座雄伟而坚固的石桥也是连接长城和中国其他地区的桥梁。
卢沟桥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桥梁。它是日本人胜利的不成文的丰碑,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这里发生了“七七事变”,桥柱上日军的枪伤伤痕依稀可见。
卢沟桥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桥梁。中国人民在马可波罗桥上英勇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也是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帝国主义的之一次战斗。
卢沟桥是要被载入史册的,它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我们一定牢记这段不屈历史。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1937年为何在卢沟桥附近会有日军
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7.7事变,但不清楚当时丰台为什么会有日军驻扎。显然嘛,七七事变的前几年就是伟大的长征,我们的党哪里有时间给你们讲述华北那点无关紧要的事情?
这个事情其实有点历史原因。因为从清朝签订了《辛丑条约》开始,日本在北平、天津等地就一直有军队驻守。一开始数量不过数百人,后来为了侵华,扩大到上万人。而根据35年的《何梅协定》,中+央的势力撤出了河北,华北防务已经有些松散了,日+军趁机抢占京津外围要地。当时的情况,两军部署已经很混乱了,有的军队就驻扎在敌人的中间。
至于丰台为什么有日军驻扎,参见下面的词条“丰台事件”:
http://baike.baidu.com/view/1057235.htm
“卢沟桥”现在属于北京的哪个区?1949年以前属于哪里?
前两个回答有点答非所问,我的问题是:“卢沟桥”现在属于北京的哪个区?1949年以前属于哪里?
北京卢沟桥有新旧两座桥。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时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更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旧卢沟桥的修缮——
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的汉白玉碑
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 *** 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
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
1986年,北京市 *** 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
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卢沟桥在哪里有多长有多宽有没有桥洞有没有装饰为什么那么有名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有名原因;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之一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