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端午节什么时候 2021年端午节是哪一天
本文共计6017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9分54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9月02日 21点06分33秒。
2021年端午节什么时候 2021年端午节是哪一天
1、2021年端午节是6月14日。端午节阴历的时间是五月初五,2021年端午节放假3天。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3、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4、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1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星期几?2021年端午节放假吗?
2021年端午节是几月几号星期几?
2021年端午节的时间为:
公历2021年6月14日 星期一 双子座(阳历)
农历二零二一年 五月 初五(阴历)
所以说,2021年的端午节是在2021年6月14日星期一。
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2021年端午节放假吗?
放假的,2021年的端午节是有放假的,因为端午节是属于法定节假日之一,所以自然是有放假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2021年端午节放假三天,分别是6月12日,6月13日,6月14日三天,其中6月12日,6月13日分别是星期六和星期天,6月14日是端午节,正值星期一。
端午节放假开始时间:2021年6月12日。
端午节放假结束时间:2021年6月14日。
所以说,在2021年的端午节是有放假的,而放假天数为一天,算上周末则是有三天的假期。
关于端午节的谚语介绍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端午出游人数激增,你知道吗?
虽然只有3天小长假,但是人们出游的热情不减,旅游市场也迎来了上半年最后一个出游小高峰。6月14日,文旅部发布端午假期全国旅游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不仅如此,根据多家旅游企业和OTA发布的数据来看,旅游市场依旧火热,其中中短途游火爆。此外,全国各地端午周边游需求较高。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7-8月暑期的临近,国内长线游会迅速回暖,预计在暑期将会迎来更多客流。
端午出游人数激增
粽子飘香临中夏,端午时清日复长。端午节作为今年上半年最后一个小长假,市民出游热情不减。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端午节假期三天(6月12日-14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4.3亿元,同比增长139.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4.8%。
具体到北京市场,根据北京市文旅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节假期,北京市接待旅游总人数451.4万人次,同比2020年增长2.3倍,按可比口径计算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7.7%;旅游总收入27399万元,同比2020年增长2.8倍,按可比口径计算恢复到2019年的91.3%。
在国内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旅游企业也纷纷受益,并晒出了自己的端午节成绩单。根据携程发布的《2021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平台整体订单同比去年增幅达到83%,其中门票、租车、主题游等业务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同比去年分别增长87%、153%、171%。周边休闲、自驾出行、主题玩法已经愈加获得游客认可。另据飞猪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端午周边游需求较高,酒店预订量同比涨超90%,门票预订量同比涨超50%。
不仅如此,根据同程旅行、同程旅游共同发布的2021年端午假期出行报告显示,端午节期间,同程旅行平台大交通、酒店、景点门票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其中,大交通订单量同比去年端午假期上涨52%,酒店订单量同比上涨69%,景区门票订单同比上涨38%。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端午节假期时间短暂,但仍旧不能抵挡市民出行的热情,国内旅游市场火爆,中短途游火爆。
短途游走热
三日端午节假期,短途游、周边游自然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流。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选择城市周边游更高,占29.1%,选择城市和郊区公园的游客合计占34.4%,88.6%的游客出行距离在300公里以内。
与此同时,携程数据还显示,由于3天时间的限制,高铁游成为周边出行重要选择。同时,从假期热门线路来看,端午期间游客不走远,旅客高铁游单程平均时长为2小时13分钟、平均出行半径338公里。同程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今年端午假期,中国游客出行半径明显缩短,短途、高频、深度的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成为假期出行的新潮流。除了疫情影响之外,中国游客也更希望在小长假里就近游玩,既省去了舟车劳顿,也能得到更好的休闲放松。
根据驴妈妈发布的《2021端午小长假出游总结报告》指出,中短途周边游是今年端午假期旅游市场的主角,有近六成游客选择了“3小时圈”目的地,无锡、苏州、上海、成都等地区最为热门。包含“吃喝玩乐游购住”的一站式休闲度假目的地更受欢迎,自驾、高铁是主要出行方式。
不仅如此,今年端午游客青睐的出游主题也丰富多样,民俗游、非遗游、红色游、文博游“百花齐放”。伴随全国各地温度走高,也带动了玩水景区以及夜游项目的火爆。国内长线游方面,草原游和海滨游升温,越来越多游客开始飞赴“新网红”目的地打卡。
从北京市场来看,端午期间,全市16个区红色旅游景区游览人数达53.9453万人次。呈现出红色旅游活动丰富、各区红色旅游主题线路各具特色、红色旅游景区持续受到游客和市民喜爱三个特点。
商家备战暑期游
6月初,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多元的文化主题、丰富的旅行体验,加快了红色旅游精品化探索。今年端午假期,红色旅游也成为度假市场的一抹亮色,与2020年同期相比,2021年端午假期红色旅游人次增长200%。
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各个旅游平台上,旅游商家已经开始了暑期促销大战。同时,各大酒店集团也在积极布局暑期亲子游市场。此前,包括悦榕酒店集团就于近日在直播间推出了“悦榕酒店集团全国多店2晚通兑”优惠产品,而像ClubMed也大放亲子游套餐房源。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暑期的到来,国内旅游市场将更加火爆,将会迎来更多的客流。同时,对比端午节期间游客红色旅游激增与不同年龄层出游偏好差异,暑期长线游市场将备受关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谷慧敏表示,除去假期黄金周,暑期就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端午节因为处于学生没有完全放假的时间节点,所以大部分游客选择就近原则短途旅行,而暑期时间长,也是疫情防控开始以来相对适合国内深度游的阶段,商家要从旅游产品的质量上抓起,定制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在旅游业的生产恢复的同时也不能松懈对疫情严格防控。
端午几月几日啊
农历2021年端午节的日期:2021年06月14日 星期一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
延伸阅读:
2021年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元旦:2021年1月1日至3日放假,共3天。
二、春节:2月11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7天。2月7日(星期日)、2月20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2日至14日放假,共3天。
六、中秋节:9月19日至21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8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6日(星期日)、10月9日(星期六)上班。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简介
每年大家都会过端午节,那大家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关于端午节的说法知道多少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2021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发布,2022年端午节: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人物纪念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蚊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之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