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红曲红的基本信息(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的基本信息
标准号 StandardNo: GB 15961-2005
StandardTitle in Chinese: 食品添加剂红曲红
英文标准名称: Food additive Monascus color
实施日期 ExecuteDate: 2005-12-1
首次发布日期 FirstIssuance Date: 1995-12-26
标准状态 StandardState: 现行
复审确认日期 ReviewAffirmance Date:
计划编号 Plan No: 20021571-Q-607
代替国标号 ReplacedStandard: GB 15961-1995
被代替国标号 ReplacedStandard:
废止时间 RevocatoryDate:
采用国际标准号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o:
采标名称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Name:
采用程度 ApplicationDegree:
采用国际标准 AdoptedInternational Standard:

红曲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红曲红食品添加剂是一种常用的天然食品着色剂,其使用量和使用标准主要受到地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下是我国的相关标准:1.使用范围:红曲红仅限于以米、大豆、麦芽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不得用于人工合成色素、调味剂等非食品类物品中。
2.使用 ***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红曲红的使用 *** 如下:
-米及米制品:每千克不超过3克
-大豆制品和麦芽糖浆:每千克不超过1克。
3.标签声明:在产品标签或说明书中,必须声明含有红曲红及其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和使用标准。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添加食品色素真的对人体健康有害吗
添加了色素的食品是否对人体有害?
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
食用色素又称“着色剂”,是赋予食品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品色素有60余种,可分为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两大类。天然食用色素主要有三类:一是植物色素,如甜菜红、姜黄、β-胡萝卜素等;二是动物色素,如紫胶红、胭脂虫红等;三是微生物类,如红曲红等。合成食用色素主要是依据某些特殊的化学基团或生色基团进行合成的,可分为两类,一是偶氮色素类,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新红、诱惑红、酸性红等;二是非偶氮色素类,如赤藓红、亮蓝等。

我国对食用色素有严格规定
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食用色素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 *** 或残留量,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也在逐步完善。同时,按照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的规定,只要在食品中使用了食用色素就必须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标识。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中也都有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的使用规定。
合理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无论是天然食用色素还是合成食用色素,其安全性都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风险评估。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照标准规定和相应质量规格要求规范使用就是安全的,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安全评估的,对符合标准情况下使用的食用色素,消费者没有必要担心。
从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来看,包括食用色素在内的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超 *** 使用的不合格样品主要是由于有些生产厂家不了解相关标准的规定,缺乏相应的技术管理,也有个别厂家为节约生产成本,或片面追求产品的感官效果而故意所为。消费者应理性看待食用色素,不要过度追求食品的感官特性。
食物里面添加食用护色剂会有什么副作用吗?
一、抗氧化剂 1.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有的抗氧化剂是由于本身极易被氧化,首先与氧反应,从而保护了食品。如VE。有的抗氧化剂可以放出氢离子将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破坏,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产物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有些抗氧化剂可能与其所产生的过氧化物结合,形成氢过氧化物,使油脂氧化过程中断,从而组织氧化过程的进行,而本身则形成抗氧化剂自由基,但抗氧化剂自由基可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与过氧化自由基ROO。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 2.几种常用的脂溶性抗氧化剂 (1)BHA:丁基羟基茴香醚。因为加热后效果保持性好,在保存食品上有效,它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之一,也是我国常用的抗氧化剂之一。和其它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并与增效剂如柠檬酸等使用,其抗氧化效果更为显著。一般认为BHA毒性很小,较为安全。 (2)BHT:二丁基羟基甲苯。与其它抗氧化剂相比,稳定性较高,耐热性好,在普通烹调温度下影响不大,抗氧化效果也好,用于长期保存的食品与焙烤食品很有效。是目前国际上特别是在水产加工方面广泛应用的廉价抗氧化剂。一般与BHA并用,并以柠檬酸或其他有机酸为增效剂。相对BHA来说,毒性稍高一些。 (3)PG:没食子酸丙酯。对热比较稳定。PG对猪油的抗氧化作用较BHA和BHT强些。毒性较低。 (4)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是较新的一类酚类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效果较好。 二、漂白剂 这类物质均能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遇水则形成亚 *** 。除具有漂白作用外,还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于亚 *** 的强还原性,能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 亚 *** 盐在人体内可被代谢成为 *** 盐,通过解毒过程从尿中排出。亚 *** 盐这类化合物不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亚 *** 盐对维生素B1与破坏作用,故B1含量较多的食品如肉类、谷物、乳制品及坚果类食品也不适合。因其能导致过敏反应而在美国等国家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 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樱桃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以及合成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2.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人天然色素成分较为复杂,经过纯化后的天然色素,其作用也有可能和原来的不同。而且在精制的过程中,其化学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此外在加工的过程中,还有被污染的可能,故不能认为天然色素就一定是纯净无害的。 合成食用色素同其它食品添加剂一样,为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需进行严格的毒理学评价。包括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纯度、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②随同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组织器官内的潴留分布、代谢转变和及排泄状况;③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及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五、酶制剂 酶制剂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酶特性的物质。主要用于加速食品加工过程和提高食品产品质量。 我国允许使用的酶制剂有:木瓜蛋白酶——来自未成熟的木瓜的胶乳中提取;以及由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等所制得的蛋白酶;α-淀粉酶——多来自枯草杆菌;糖化型淀粉酶——我国用于生产本酶制剂的菌种有黑曲霉、根酶、红曲酶、拟内孢酶;由黑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生产的果胶酶等。 六、增味剂 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有的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 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 谷氨酸属于低毒物质。在一般用量条件下不存在毒性问题,而核甘酸系列的增味剂均广泛的存在于各种食品中。不需要特殊规定。 近年来,有开发了许多肉类提取物、酵母抽提物、水解动物蛋白和水解植物蛋白等。 七、防腐剂 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防腐剂一般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 一、酸型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这类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它们未解离的酸分子,其效力随PH 而定,酸性越大,效果越好,在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效。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目录中有1960多种添加剂,共有22类。分别是(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二氧化硫、乳酸等。用于果酱、蜜饯等的食品加工中。 抗氧化剂——与防腐剂类似,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常用的有维C、异维C等。 着色剂——常用的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靛蓝等。它可改变食品的外观,使其增强食欲。 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改善或稳定冷饮食品的物理性状,使食品外观润滑细腻。他们使冰淇淋等冷冻食品长期保持柔软、疏松的组织结构。 营养强化剂——可增强和补充食品的某些营养成分如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等)。各种婴幼儿配方奶粉就含有各种营养强化剂。 膨松剂——部分糖果和巧克力中添加膨松剂,可促使糖体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起到膨松的作用。常用的膨松剂有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复合膨松剂等。 甜味剂——常用的人工合成的甜味剂有糖精钠、甜蜜素等。目的是增加甜味感。 酸味剂——部分饮料、糖果等常采用酸味剂来调节和改善香味效果。常用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等。 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面粉增白剂的主要成分。我国食品在面粉中允许添加更大剂量为0.06g/kg。增白剂超标,会破坏面粉的营养,水解后产生的苯甲酸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过氧化苯甲酰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已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香料——香料有合成的,也有天然的,香型很多。消费者常吃的各种口味巧克力,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各种香料,使其具有各种独特的风味。 果胶(增稠剂) 副作用:有的增稠剂是淀粉水解产生的糊精、改性淀粉等,它们本身无毒无害,但容易升高血糖,甚至可能导致更剧烈的血糖反应。 标准:我国允许使用的有琼脂、明胶、卡拉胶等25种。 推荐:目前使用广泛的是卡拉胶、黄原胶以及改性淀粉、纤维素等自然界存在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 (酸奶含有防腐作用的乳酸和乳酸菌素,所以不需添加防腐剂。) 冰激凌、雪糕 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等都是食用合成色素,也称食用合成染料。 副作用: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糕点及肉制品。 标准:我国规定,任何婴幼儿食品中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冷藏肉品 山梨酸钾(防腐剂) 与水果的梨无关,山梨酸(钾)能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和好氧性细菌的活性,还能防止肉毒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推荐: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较小,可参与体内正常代谢,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但价格较贵,不少国家已开始逐步用它取代苯甲酸钠。 亚硝酸钠(护色剂) 不仅可以使肉制品色泽红润,还可以抑菌保鲜和防腐,目前还没有其他更为理想的添加剂替代它。 副作用:过量食入可麻痹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周围血管,更可疑的是有一定致癌性。 标准:亚硝酸钠可按GBl907国标生产作为食品添加剂,按GB2760规定量添加,肉食中更大使用量是0.15克/千克,肉食中亚硝酸钠残留量在罐头中不得超过0.05克/千克;肉制品不得超过0.03克/千克。世界食品卫生科学委员会1992年发布的人体安全摄入亚硝酸钠的标准为0-0.1毫克/千克体重,按此标准使用和食用,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D-异抗坏血酸钠(抗氧化剂) 被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评为“绿色食品添加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 它能防止腌制品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形成。 副作用:基本无害,但是过量摄入会导致一系列的肠道与皮肤疾病。 红曲红(着色剂) 天然红色素,是微生物发酵的产物,目前并未发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 可以用在调制乳、冷冻饮品、果酱、腐乳、糖果、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腌腊肉制品、醋、酱油、饮料、果冻、膨化食品上,不允许用在生鲜肉或调理肉制品中。 速冻面点食品(汤圆等)什么样的食品添加剂是黄色的而且清洗不褪色
想把产品染成黄色,在加工的过程中不褪色,这样的食品添加剂有么?怎样使用?要求无毒无害那么海参等海产品应该用什么上色呢需要什么辅助么?也是要求清洗不掉色~~~~~~
栀子黄色素:面食专用色素
应用对象:油炸方便面、非油炸方便面、保鲜湿面
使用 *** :将栀子黄色素倒入容器中(尽量不要使用铁制容器),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稀释,再加入配料罐中搅拌均匀(也可以直接把所需的栀子黄色素加入配料罐中)。然后加入面中和面,操作简单,无需改动工艺和设备。
栀子黄色素是从茜草科植物栀子果实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栀子黄色素一般为橙黄色粉末或深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为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是一种罕见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水溶液为柠檬黄色。
栀子黄色素的特点:
1、稳定性好、着色力强
栀子黄色素耐还原性、耐微生物性好,耐光、耐热,在pH值4-11范围内颜色基本不变,对淀粉、蛋白质染着效果好。
2、安全性好
栀子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民间用栀子泡茶引用,并与麦芽、三渣、菊花一起煎汤作防暑饮料。1998年卫生部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品种名单,栀子为之一批。中日食用着色剂标准讨论会前不久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内容是中日双方讨论统一红曲红、栀子黄色素的标准,然后共同向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申报,经该组织评价后,形成国际性的产品质量技术标准。这样就可以使栀子黄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
3、具有营养
栀子黄色素的主要成分为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是一种罕见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极易被人体吸收,在人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的不足,是一种营养型着色剂。
4。有保健作用 栀子是常用中药,栀子黄有类似栀子的作用,有清热祛火,凉血利胆,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是一种集着色、营养、保健多功能为一体的天然植物色素。
栀子黄色素在方便面中的应用:栀子黄色素用于湿面、油炸面、烘干面等方便面中作营养型着色剂,能显著改善方便面的外观色泽,使其具有蛋黄、金黄、桔黄色,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在色调方面进行调配。由于其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类胡萝卜素,富含维生素A 原,应用于方便面,使方便面营养成分更加全面,起着补充人体维生素的作用。栀子黄色素应用于方便面稳定性较好,其耐光性、耐热性、抗氧化性能均优于其它黄色素,是方便面首选的营养型黄色着色剂。
使用 *** :栀子黄色素易溶于水、乙醇,对淀粉的着色力好,呈现明的蛋黄、金黄、桔黄色,所以在方便面中比其它油溶色素使用方便。使用时只需将栀子黄色素倒入容其中(尽量不要使用铁制容器),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稀释,再加入配料罐中搅拌均匀(也可以直接把所需的栀子黄色素加入配料罐中)。然后加入面中和面,操作简单,无需改动工艺和设备。
注意:
1、面粉不宜添加增白剂和氧化剂(入厂时要严格检查),否则会影响使用效果。并可添加少量的Vc或Ve,既可以增加营养,又可增加色素的使用效果。
2、面粉及辅料中铁离子不宜超标。
3、生产线油温,应控制在155℃-160℃,蒸箱温度应控制在100℃-105℃。
方便面用黄色素性能比较:
目前,国内用于方便面的色素主要有合成色素柠檬黄、日落黄;合成天然色素β-胡萝素;天然色素栀子黄、姜黄、玉米黄。因为合成色素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怀疑,其用量越来越小。姜黄虽然价格低廉,但稳定性较差;玉米黄各方面的性质都很好,但价格太贵使其应用受到影响。经过反复实验对比,栀子黄色素的性价比是更好的。北京金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有优质栀子黄生产基地,其生产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独特的精致稳定技术,使生产的精品栀子黄色素色泽鲜艳,性质稳定。由精制栀子黄色素生产的面制品颜色为逼真的鸡蛋黄颜色,且颜色稳定,即使用普通面粉也能达到理想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