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仓央嘉措的《那一天》感悟(《那一天》是仓央嘉措写的么?)
对于仓央嘉措的《那一天》感悟
如题、楼主是想分享下大家对这首诗的感悟吧。这首诗写的并不深啊。意思大家都能懂。不同的是他写的够美。结构简单,表达直白。可是由于作者的身份,那些诗句中的行为就显得作者十分的洒脱,潇洒。也显出作者对感情的真诚和执着。换作别人都很难做到。不由得让人感动,被这种真性情打动。但是他当时年纪还小,所以才敢放纵。常常联想到令狐冲,好相似啊。如果我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试想还会有打动不了的姑娘吗??哈哈。。。。随便写写,别介意。
仓央嘉措 问佛 全文
仓央嘉措 问佛 全文。仓央嘉措 的问佛大家一定很熟悉,下面大学高考网整理仓央嘉措 问佛 全文 ,细细品读这段文字,触动心灵最柔软的部分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仓央嘉措的情诗,翻译得更好的一版!
自己整理的几篇,仅供参考(《那一天》《问佛》可能系伪作):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十诫诗
之一更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更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更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更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更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更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更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更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更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更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但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用墨写下的字迹
一经雨水就洇湿了
没能写出的心迹
想擦也擦它不掉
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从那东山顶上
升起皎洁月亮
未嫁少女的面容
时时浮现我心上
问问倾心爱慕的人儿:
愿否做亲密的伴侣?
答道:除非死别,
活着永不分离!
仓央嘉措的诗是什么意思?: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 *** 仓央嘉措的诗:“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也作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意思:如果动情了,就负了如来(佛法);如果不动情,就辜负了“她”(爱情)。
仓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 *** 著名的诗人,可他也是个情种。他十五岁才从民间接到布达拉宫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着可以婚嫁的习俗教育。活佛的身份使他无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于世俗礼。
全诗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
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山头野马性难驯,机陷犹堪制彼身,
自叹神通空具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欲倚绿窗伴卿卿,颇悔今生误道行。
有心持钵丛林去,又负美人一片情。
*** 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
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入山投谒得道僧,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意马心猿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扩展资料:
仓央嘉措一生更大的不幸,并不是他被选为灵童的宿命。
圣洁之地门隅向来安定祥宁,在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这里迎来了一个小男孩的降生,他就是仓央嘉措------一个被认定为转世灵童的孩子。他的童年本应该在布达拉宫度过,但是因为五世 *** 罗桑嘉已经圆寂,而他的弟子贪权夺力,把这个重大消息封锁起来,所以世人并不知道这件事。
而仓央嘉措就这样在绿草如茵、风景如画的门隅纳拉山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公元1696年,准噶尔发生叛乱,康熙皇帝三次亲征,这才发现了其中的蹊跷,于是仓央嘉措被接回了布达拉宫。
仓央嘉措因为从小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而布达拉宫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牢笼,所以他不喜欢被困在布达拉宫,更何况,他心中还有一丝红尘牵挂,那份牵挂就是达娃卓玛。
达娃卓玛和仓央嘉措是青梅竹马,两人两小无猜,曾经对着月亮起誓,生生世世不负彼此。可这一切在仓央嘉措被接入布达拉宫后就灰飞烟灭了,他是第六世 *** 喇嘛,再也无法有七情六欲,他们今生今世是再也没有双宿双飞的可能了。
仓央嘉措不想放弃自由的生活,不想放弃恋人,可是他的反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只能被束缚在政治和宗教的牢笼里。他只有在深夜里偷偷溜出布达拉宫去找达娃卓玛,两人一起游玩于街头,只有这样他才感觉自己还是活着的。
但是不久事情就败露了,格鲁派高层为了让仓央嘉措斩断七情六欲,不再留恋红尘俗世,他们不仅控制了仓央嘉措的出行,还派人暗中解决掉达娃卓玛。
达娃卓玛的结局是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此后再也无法与自己日思夜想的他相见,或许为了这段爱情,达娃卓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仓央嘉措自从失去达娃卓玛之后,心痛不已。在这段时间, *** 地区政治局势变得十分复杂,和硕特蒙古在 *** 的政权出了问题,政治斗争达到了顶端,仓央嘉措也无端端被卷入这场政治纷争中来,他被指控为“假 *** ”,被强行押送到京师。
仓央嘉措被押送启程的那一天,无数人为其送行,默默流泪。这一走,对仓央嘉措来说就是永远离开了这片囚禁他一生的土地。根据历史记载,在1706年,仓央嘉措在青海湖畔旁逝世,自此,世间再无仓央嘉措,只剩下他的传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负如来不负卿
除了《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 《见与不见》 《我问佛》。仓央嘉措还有哪些好诗?
还有六世喇嘛-仓央嘉措诗集
一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 牵尔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抚尔秀颈, 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二《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 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之一更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更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五、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更大的王。
流浪在 *** 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七。无题
我终于明白
世间有一种思绪
无法用言语形容
粗犷而忧伤
回声的千结百绕
而守候的是
执着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华落尽 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 飞花万盏
谁是那轻轻颤动的百合
在你的清辉下亘古不变
谁有那灼灼热烈的双眸
在你的颔首中攀援而上
遥远的忧伤
穿过千山万水
纵使高原上的风
吹不散
执着的背影
纵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头的温热
你静守在月下
悄悄地来
悄悄地走
大概吧,我也不知道全不全
另外,《见与不见》不是仓央嘉措的原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