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猪的启示是什么(曾子杀猪带给了什么启示)
曾子杀猪的启示是什么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 *** 是可取的。曾子的这种行为说明,成人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曾子杀猪 原文如下: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翻译: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说:“你回去,我回来时为你杀猪。”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给他儿子杀猪吃,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于是就杀猪煮肉吃。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曾子用言行告诉人们,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对孩子,也应言而有信,诚实无诈,身教重于言教。一切做父母的人,都应该像曾子夫妇那样讲究诚信,用自己的行动做表率,去影响自己的子女和整个社会。曾子杀猪带给了什么启示
导语:《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的是曾子教育孩子的事情。曾子也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的代表。那么,曾子杀猪讲了什么故事,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下面就让小编为您介绍曾子杀猪这篇古文。
曾子杀猪的启示
父母是子女的之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
《曾子杀猪》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曾子杀猪》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她的儿子一边跟着她一边哭泣。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为你杀一头猪。”妻子到集市后回来了,曾子就要抓住一头猪把它杀了,妻子制止他说:“(我)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依赖父母学习的,并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办法。”于是(曾子)马上杀猪煮了肉吃。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曾子杀猪》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下面是我整理的《曾子杀猪》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 *** 。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2.彘(zhì):猪。
3.适:往。适市回:从集市上回来。
4.戏:开玩笑。
5.非与戏:不 可以开玩笑
6.待:依赖。
7.子:这里是第二 的法定您”的意思。
8.而:则,就。
9.非所以成教也:这不是正确的教育 *** 啊!
10.之:到。
11烹(pēng): 烹饪,煮。
12.是:这。
13.反:同“返”,返回。
14.顾反:等到回来。
15.特:只、仅、独、不过。
16.女:女同汝1.你的意思 2.姓
17.杀:宰。
18.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市,集市。
19.欲:想要。
20.止:阻止。
21.遂:于是,就。
22.有知:懂事。
作品译文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孩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哭。他的母亲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曾子说:“你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于是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 *** 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启示
父母是子女的之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
作品鉴赏
寓意
不论在教育子女,还是做人,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以欺骗作为手段,做任何事都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获得他人信任.
启示
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这种教育 *** 是可取的,我们的父母也应学习曾子的教育方式,以切实的做法证实说法
曾子简介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拓展内容:曾子杀猪古诗阅读答案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你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孩子信以为真。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你真的要杀猪给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对小孩子怎么能欺骗呢?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了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曾子言传身以身作则教,为后世传颂。
曾子杀猪阅读练习题:
1、“曾子之妻之市”里的'俩“之”什么意思。
2、“妻止之曰”里的“止”什么意思?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什么意思?
曾子杀猪阅读答案
1、曾子之妻之市:之一个“之”是“的”,第二个是“前往,去”
2、妻止之曰:“止”是“阻止”
3、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你现在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骗人呀
做阅读题的技巧和 ***
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 *** 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概括某段大意
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
阅读理解如何审清题意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我们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最后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案(摘瓜)。
曾子杀猪既说理手法并加以说明
更新1:
可唔可以将文章简化为大约30字
更新2:
可唔可以直接写段文字比我牙
更新3:
plz~~
韩非运用一则生活事例,说明了教育子女的道理: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诚信为本。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儿子哭 也要跟去,她便哄他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杀头猪给你吃。」妻子赶集回来,曾子果真要动刀杀猪。妻子马上阻止他说:「刚才不过是跟孩子开开玩笑罢了。」曾子正色道:「小孩不懂事,一切要靠父母引导,你欺骗他,等于是教他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种事是不能开玩笑的。」曾子于是杀了一头猪烹煮给儿子吃。 作者用极经济的笔法,从曾妻的一句戏言写起,然后写曾子要为此坐言起行,再引出夫妻有关教育子女的一番对话,结果曾子真的为儿子烹猪。这节文字 事生动简洁,又很细致,如写曾子的妻子要外出,「其子随之而泣」,把小孩子缠住母亲的情态,写得栩栩如生;「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两句话就鲜明地刻画出曾子守信重诺、一丝不苟的个性。 透过对话,作者将曾子和曾妻管教孩子两种不同的态度表现出来。曾妻对儿子说:「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反映出很多时候成年人哄小孩的敷衍态度。后来她对曾子说:「特与婴儿戏耳。」更明确显示她的想法。相反,曾子对待子女教育却极其严肃。他的一番话,说理逻辑性很强,由「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推论出「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把父母教育和子女品德养成的内在因果关系,剖析得十分透彻,合情合理,具体地说明了身教的重要。 2010-04-25 22:01:39 补充: 作者用极经济的笔法,从曾妻的一句戏言写起,然后写曾子要为此坐言起行,再引出夫妻有关教育子女的一番对话,结果曾子真的为儿子烹猪。透过对话,作者将曾子和曾妻管教孩子两种不同的态度表现出来。 2010-04-27 18:57:29 补充: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17也。」遂烹彘也。 2010-04-27 18:58:02 补充: 曾子的妻子去赶集,儿子哭 也要跟去,她便哄他说:「你先回家,等我回来杀头猪给你吃。」妻子赶集回来,曾子果真要动刀杀猪。妻子马上阻止他说:「刚才不过是跟孩子开开玩笑罢了。」曾子正色道:「小孩不懂事,一切要靠父母引导,你欺骗他,等于是教他骗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种事是不能开玩笑的。」曾子于是杀了一头猪烹煮给儿子吃。
其实好简单, 回答 *** 1.文中引用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说明教导子女要以身作则。(27字 标点计算在内) 回答 *** 2.文中引用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说明欺骗子女,不是教导他们的好 *** 。(34字 标点计算在内)(说明的道理系因应文中果句「非所以成教也」) 希望帮你你^^
参考: 自己
曾子杀猪的寓意和道理 言而有信的故事有哪些
曾子杀猪的寓意和道理为: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尽管孩子还小,但是父母也不能对孩子信口开河,如果说了,那么就一定要去做,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如果想了解更多与曾子杀猪相关的内容,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曾子杀猪的寓意和道理是什么
1、曾子杀猪告诫后人,父母是孩子的之一任老师,作为父母待人一定要真诚,要说到做到,不欺骗他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