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塔会议都有什么内容-雅尔塔会议是关于什么内容-
本文共计9983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33分7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8月31日 20点24分10秒。
雅尔塔会议都有什么内容?
1945年2月在苏联城市雅尔塔举行。主持人为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袖斯大林。
该会议主要达成了以下几点协议:
1. 确定了欧洲战后的政治格局:德国将分为四个占领区,并接受对其进行监管的盟军管辖;东欧一些国家,则由苏联来掌握影响力,西欧则由美英掌握。
2. 针对日本问题达成共识:中国恢复在日本侵略时期失去的所有权利,苏联加入太平洋战争并获得南库页岛及其他地区作为补偿。
3. 设立了联合国组织:旨在促进全球安全与经济发展,在新生的多边机构中实现各方合作以避免未来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尽管该会议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问题。例如东欧局势长期不稳定,某些文献也提到中国可能因此扩张影响力导致与苏联关系紧张等。
雅尔塔会议是关于什么内容?
雅尔塔会议 (Yaerta huiyi)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
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暴露。
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于1945年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
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 *** 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 *** 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③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 *** 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④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
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
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中国等国的 *** 和利益。
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现在世界秩序的基础,是二战的三个公报,即:雅尔塔协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
为什么这么说 能简单的介绍一下3个公报么?为什么雅尔塔协议说是冷战的开始?
3个公告的内容太长,给你3个网址都很全面。
雅尔塔协议 http://www.xcar.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2303514
开罗宣言 http://baike.baidu.com/view/44777.htm
波茨坦公告 ttp://baike.baidu.com/view/78914.htm
雅尔塔协议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特点有:1.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具体看http://baike.baidu.com/view/21107.htm
名词解释:雅尔塔会议,冷战,尼克松主义,杜鲁门主义
名词解释:雅尔塔会议,冷战,尼克松主义,杜鲁门主义分别解释,谢谢
雅尔塔会议
Yalta Conference.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又称克里米亚会议(Crimea Conference)。1945年初,德国法西斯临近灭亡,反法西斯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美、英、苏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暴露。为加强相互信赖,协调战略计划,尽快结束战争,安排战后国际事务,维护战后和平,三国首脑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于1945年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②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 *** 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 *** 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③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 *** 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④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三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严重损害中国等国的 *** 和利益。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雅尔塔会议("克里木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决定了直到今天许多国家的命运与方向。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家首脑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美国)、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和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苏联)。
这次会议是继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后的第二次同盟国首脑会议。这次会议的结论在1945年7至8月的波茨坦会议就有所争议。许多人批评此次会议使苏联以及各国 *** 得以控制中欧, 东欧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因为在会中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英国首相邱吉尔都没有依照当时被占领的国家之期望,要求战后被苏联"解放"的国家交由联合国代管。此外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会中部分内容侵犯中国权利甚大。会前其他国家并不知情,故其结论亦有"雅尔塔密约"之称。
会议协议包括:
所有被解放的欧洲国家内应该举行民主选举。
4月在旧金山进行就联合国成立的会议。联合国的组织方式基本被确定,联合国安理会的主意被采纳。美国和英国同意当时属苏联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独立的联合国成员。
德国被分裂,德军被解散,德国不准再拥有军队。美英苏认为这是“今后和平和安全的必要条件”。德国应该被分裂为同盟国家的占领区。法国也应该有自己的占领区,应该成为同盟国对德国控制委员会的一员。
德国应该为“她对同盟国在战争中造成的损失”负战争赔款。战争赔款可以以德国国家资源(机器、船只、企业所有等)、一段时间内应该支付的偿款或劳动力的方式赔偿。美国和苏联达成协议偿款总额为约220亿美元。英国认为在当时偿款总额还无法估计。
战争罪问题被暂时搁置。
在波兰,一个“广泛的民主临时 *** ”应该“尽快进行自由的和不受他国控制的、全民的和秘密的选举”。
在南斯拉夫,一个保皇党和 *** 的联合 *** 应该被建立。
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苏联向日本宣战。其报酬是苏联获得库页岛、千岛群岛以及其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
关于意大利—南斯拉夫、意大利—奥地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伊朗以及土耳其管理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海峡使用的问题被暂时搁置。
所有被俘的苏联公民被遣返苏联,不论他们愿不愿意。
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俄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对1904年由于日本背信攻击(日俄战争)所受侵害的帝俄旧有权利,应予恢复:(a)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的一切岛屿均须归还苏俄;(b)维护苏俄在大连商港的优先权益,并使该港国际化;同时恢复旅顺港口俄国海军基地的租借权;(c)中苏设立公司共同经营合办中长铁路、南满铁路,并保障苏俄的优先利益。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州完整的 *** 。
千岛群岛让与苏俄。
上述有关外蒙古及东北的港湾与铁路等协议,须征求蒋中正之同意,罗斯福总统依斯大林之通知,采取取得其同意之措施。
冷战
冷战(1945年至1990年)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冷战(英语: Cold War, 俄语: 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 1945年—1990年)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此外,1946年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间接表示冷战的开始。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更大的原因是由于双方都拥有大量的核子武器,一旦直接冲突可能导致全人类毁灭,因此双方都尽力避免发生全面的“热”战(请见相互保证毁灭),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 *** ,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东方国家指责西方国家“帝国主义”、“剥削劳工”,而西方国家则称东方国家为“极权铁幕”,企图将民主国家纳入极权专制的统治。
冷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开始,直到19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为止。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 *** 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 *** 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柏林墙很可能是冷战最生动的标志。这堵墙分隔了东柏林(属于东德)与西柏林(属于西德),使西柏林孤立于东德内。
[编辑] 历史编纂
西方世界对冷战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在二战结束后10多年的时间内,很少有学者会挑战美国官方对冷战起因的看法:即双方关系的破裂是由于斯大林违反了雅尔塔共识、苏联企图主宰东欧,以及苏联的扩张主义。
但是之后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才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帝国主义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与苏联的作为同等重要的导致冷战爆发的原因。简单而言,史学家对谁应该为二战期间结盟的美苏关系的破裂以及冷战是否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后一种观点(即美国应该负责)在越南战争中达到顶峰,很多人开始认为,美国在道德层面上并不比苏联高多少。
在冷战后期,历史学家们开始寻求一种后修正主义的解答。到冷战结束后,这一派观点已经占了上风。这派历史学家并不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国应该为冷战负全责,而是归咎于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后修正主义学者追随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看法,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如1947年对希腊的援助和马歇尔计划是必要的。
根据这种观点,“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全面战争,以及欧洲的社会结构才是其根源。而马歇尔计划重建了一个良好的欧洲经济体系,从而减少了极左势力在西欧的吸引力。对欧洲来说,经济援助结束了 *** , *** 了对战后重建的投资。对美国来说,该计划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外出口。北约组织则将西欧国家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从而避免了共产主义的扩张。后修正主义学派不认为共产主义具有扩张性,企图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们同时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在确保欧洲的稳定方面是必要的,从而避免权力向苏联倾斜,最终危及到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的一次演说。
这场全面的“东方对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两方都尽力避免发生一场全面的“热”战。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 *** ,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东方国家指责西方国家“剥削工人”,而西方国家则称东方国家为“邪恶帝国”,企图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到民主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社会主义革命、人民革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严重地冲击着殖民主义、资本主义体系。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为了遏制、扑灭这些革命运动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体系,采用各种手段推行“冷战”政策。更先提出“冷战”术语的是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于1946年初在一次演说中提出来的。同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访美时,在富尔顿发表的 *** 演说和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的有关内容,标志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正式推行“冷战”政策。1947年 9月,美国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出版了“冷战”一书并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冷战”的文章。从此起,“冷战”术语广为流行,“冷战”政策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集团,遏制、破坏社会主义,镇压人民革命的一种重要手段。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争端是几个东西方国家发生区域冲突的例子,但是大多数时候只是双方 *** 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主要强国只是通过资金和武器援助各自支持的国家或组织。这么做就减少了两大阵营冲突的紧张性。
随后,美军把“冷战”作为一种战争类型列入野战条令。1962年版美军《作战纲要》,把战争分为三种类型,即“冷战”、“有限战争”、“全面战争”。给“冷战”所定的定义和原则是:“冷战包括除有限战争和全面战争以外的所有行动。敌对的国家或联盟可以用冷战来进行较量”,“不仅运用政治、经济和心理力量,而且还使用军事力量。军队在冷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为实现国家目标做出贡献。为遏制他国使用武力,可以动员后备役部队或展开现役部队”。“冷战和有限战争之间的界限既不是明确的,也不是绝对的。因此,可能需要使用正规军队来进行实际上是战斗行动的冷战活动”。1968年版美军《统帅纲要》又补充规定,“稳定局势作战也包括在冷战中”。 这里说的“稳定局势作战”,就是在世界各地进行的镇压、扑灭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作战。在世界上,哪里有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它们的军队就派往哪里,进行镇压,或是对反动 *** 提供军援和作战支援,甚至进行核讹诈、核恫吓,大耍“世界宪兵”的把戏。此外,以美国为首的反动集团进行“冷战”的手段还包括:派遣“和平队”进行渗透;挑起事端进行颠覆活动;以“经援”、“军援”为诱饵,拉拢“朋友”,扩大势力范围;以签订集体防御条约的形式扩大军事同盟,美国先后与五十多个国家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派军队控制战略要地;以经济封锁、制裁等手段,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挑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瓦解社会主义体系;以文化入侵,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等等。尽管如此,并没有阻止世界人民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亚、非、拉和大洋洲,只有 38个独立国家,现在已发展到 140多个独立国家。
美国与苏联竞争的一个主要领域就是科学技术,此外还包括了十分隐蔽的间谍战,和双方的政治宣传战。虽然双方的谍报系统经常采取秘密的暗杀行动,但是由于核武器的威慑,两阵营一直没有发生全面冲突。当然在当时,人们并不清楚,一个地区性的小 *** 是否有可能引发核战争,有鉴于此,每一次的冲突都会引发人们极高的关注。这种紧张态势几乎像真正的战争那样改变了全世界所有人的生活。
德国可以算是冷战中最主要的争端焦点,特别是柏林。柏林墙很可能是冷战最生动的标志。这堵墙将西柏林(由与法国、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结盟的西德控管)与将其包围的东德完全隔开。
西方世界对冷战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在二战结束后10多年的时间内,很少有学者会挑战美国官方对冷战起因的看法:即双方关系的破裂是由于斯大林违反了雅尔塔共识、苏联企图主宰东欧,以及苏联的扩张主义。
但是之后很多历史学家提出了另一种观点:美国企图保障其在全球的贸易利益才是冷战最主要的起因。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的帝国主义野心如果不是最主要,至少也是与苏联的作为同等重要的导致冷战爆发的原因。简单而言,史学家对谁应该为美苏关系的破裂以及冷战是否是不可避免的这两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后一种观点(即美国应该负责)在越南战争中达到顶峰,很多人开始认为,美国在道德层面上并不比苏联高多少。
各国的军队很少卷入到冷战之中;这场战争主要是诸如美国中情局、英国军情六处、西德情报局、东德国家安全部和苏联的克格勃等情报机构之间展开的。世界主要强国从来不会直接卷入一场针对对方的军事冲突。
冷战中大部分的伤亡可能是由情报机构所采取的针对平民或军事目标的袭击造成的。间谍被派往东西两方阵营,或者在当地召募情报人员,甚至强迫加入。当间谍被发现时,他们不是被立即杀害,就是与对方所抓获的人质交换。间谍飞机和其他从事查勘任务的飞机一旦发现会被立即击落。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推行“冷战”政策,导致了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产生。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条约”组织(简称“北约”)于 1949年 4月 4日成立,继后,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于 1955年 5月14日成立。从此以后,“北约”集团 15个国家的军队近 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 7个国家的军队 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 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掘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相当于在广岛使用的 100万颗 *** 的威力)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苏联、“华约”于 1991年解体后,美、苏两大集团长达 40年的“冷战”才算告终。这种“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但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又企图制造反对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新的冷战。这是值得引起警惕和防备的。
今天很多的观察家认为,美国在冷战中的许多作为是违反其宪法以及国家理想的(例如未经国会授权而发动一场未经宣告的战争)。美国的政治或军事领导人则经常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来开脱此类行为。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们认为,他们受到两个超级大国的 *** 。例如在阿富汗的反美主义主要来源于冷战中美国为阻遏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而采取的不当行为。
在冷战后期,历史学家们开始寻求一种后修正主义的解答。到冷战结束后,这一派观点已经占了上风。这派历史学家并不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国应该为冷战负全责,而是归咎于双方的误解与反应,两方都应对冷战负责。后修正主义学者追随了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的看法,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如1947年对希腊的援助和马歇尔计划是必要的。
根据这种观点,“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西欧困境的根源。相反,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全面战争,以及欧洲的社会结构才是其根源。而马歇尔计划重建了一个良好的欧洲经济体系,从而减少了极左势力在西欧的吸引力。对欧洲来说,经济援助结束了 *** , *** 了对战后重建的投资。对美国来说,该计划解决了生产过剩的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外出口。北约组织则将西欧国家纳入共同防御体系,从而避免了共产主义的扩张。后修正主义学派不认为共产主义具有扩张性,企图推翻“自由世界”,但是他们同时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策在确保欧洲的稳定方面是必要的,从而避免权力向苏联倾斜,最终危及到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
尼克松主义(Nixon Doctrine)
R.M.尼克松总统制订的收缩美国全球义务,调整国际关系的外交新方针。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冷战加剧,第二世界力量增长、尤其是第三世界崛起,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以及国内多种危机进发,尼克松主义应运而生。1967年10月,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越南战争之后的亚洲》一文,表达这个主义的萌芽主张。1969年7月25日,他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格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1970年他把这个主义归结为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1971和1973年,尼克松又宣布,此主义代表美国对全世界的基本立场,是美国对待其全球主要盟国的方针的中心。狭义上,这个主义只限于美国调整其海外义务,以及与其盟友的关系;广义上,还包括对中苏政策的总方针,即“实力”加“谈判”。尼克松在1970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并指出后两点是对 *** 国家政策的两个方面。在以后一些政策声明里,他又把这一“新战略”与“尼克松主义”交替使用。而一些高级官员直接把上述“三大支柱”称为“尼克松主义”。这个主义是尼克松 *** 多极均势外交的指南,在其任内,美军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把战略重点转向苏联,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它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从杜鲁门主义开始的冷战、遏制政策的结束,成为以后几届 *** 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12日 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遭到彻底失败,而英、法的力量也严重削弱,只有美国,却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1947年2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国务院,声称由于国内经济困难,3月31日之后,英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继续给予援助。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4月22日和5月8日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美国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 *** ,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杜鲁门主义”是干涉别国内政的代名词,它的提出,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
杜鲁门主义
这是哈瑞.杜鲁门总统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二日致国会的咨文,关于发表该咨文的直接背景,已在文中得到阐明。美国支持自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被普遍地认为是美国外交政策上的一个新的急剧转变,其对全世界的影响相当于一八二三年宣布西半球不再受欧洲殖民主义支配的罗门主义。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方面对苏联控制地区与苏俄扩张的一个公开威胁。
解密世界历史之二十一: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1945年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为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的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后期,苏联和英美等国的军队从东西两线向德国本土推进,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
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日本法西斯军队尚在负隅顽抗。
这次会议,是为了协调盟国关系,商讨最后打败德、日、的计划及研究处置战败国、安排欧洲事务和战后和平等重大的事务。
雅尔塔会议秘密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发表了《克里米亚声明》,从而确定了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了4个方面:
1. 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2. 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占领区的归属和边界;
3. 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4.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托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
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为夺取发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争取实现战后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但是,雅尔塔会议上,美苏首脑背着中国达成了苏联对日作战的条件:
一是、外蒙古(当时称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称蒙古国)的现状须予以维持。
二是、日本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权益”须予以恢复,即: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中国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以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以恢复;
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
三是、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这些秘密条件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 *** 和利益,说明雅尔塔会议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雅尔塔会议反映出苏、美、英特别是苏美在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不同意图和矛盾,对战后国际格局有着重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地削弱了英法,他们沦为二等国家,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舞台成为历史,逐渐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确定的。它建立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上,美苏凭借其在军事上、经济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经济实力膨胀,意欲领导整个世界;
而苏联的军事力量也由于战争而迅速壮大,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于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两大国家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其对峙经历了“冷战”和“争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