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发现者是谁呢(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被发现的-)
本文共计3766个文字,预计阅读时间需要12分24秒,由作者编辑整理创作于2023年08月31日 15点32分18秒。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发现者是谁呢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发现者是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总结发表了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打开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本质的大门。门捷列夫(汉语拼音:mén jié liè fū),(1834~1907;Mendeleev,Dmitri Ivanovich),俄国化学家。1834年2月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1907年2月2日卒于圣彼得堡。1850年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1855年毕业后任敖德萨中学教师。1857年任圣彼得堡大学副教授。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1860年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1861年回圣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866年任圣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189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门捷列夫的更大贡献是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今称门捷列夫周期律。1869年2月,门捷列夫编制了一份包括当时已知的全部63种元素的周期表(表1)。同年3月,他委托N.A.缅舒特金在俄国化学会上宣读了题为《元素的属性与原子量的关系》的论文,阐述了元素周期律的要点:
①按照原子量的大小排列起来的元素,在性质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
②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的特征。
③应该预料到许多未知单质的发现,例如,预料应有类似铝和硅的,原子量位于65~75之间的元素。④已知某些元素的同类元素后,有时可以修正该元素的原子量。
1871年门捷列夫又发表了《化学元素周期性的依赖关系》论文,对化学元素周期律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还重新修订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表2),把1869年竖排的表格改为横列,突出了元素族和周期的规律性;划分了主族和副族,使之基本上具备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形式。
门捷列夫在发现周期律及 *** 周期表的过程中,除了不顾当时公认的原子量而改排了某些元素(Os、Ir、Pt、Au;Te、I;Ni、Co)的位置外,并且考虑到周期表中合理的位置,修订了其他一些元素(In、La、Y、Er、Ce、Th、U)的原子量,而且预言了一些元素的存在。在1869年的元素周期表中,门捷列夫为4种尚未被发现的元素留下空位。1871年他又发表论文《元素的自然体系和运用它指明某些元素的性质》,对一些元素,例如,类铝、类硼和类硅的存在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原子量做了详尽的预言。这样的空位共留下6个。门捷列夫的这些推断为后来的化学实验所证实。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发现新元素和研究无机化学理论的热潮。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把几百年来关于各种元素的大量知识系统化起来,形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系,进而使之上升为理论。
元素周期表是如何被发现的?
1869年2月17日,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结束了一天紧张的研究工作,十分疲劳地倒在沙发上。休息了一会儿后,他又继续工作起来。结果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还是没有理出个头绪来。
几个星期来,他食不甘味,一个囫囵觉也没有睡过。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他有一种预感:“自己15年来萦绕在心中的研究即将迎刃而解。”这令他非常兴奋。极度的疲劳使他渐渐进入梦乡,他突然觉得元素周期表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令他感到一阵惊喜。门捷列夫随即醒来,急忙拿起笔把梦中的元素周期表写了下来,于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终于诞生了。
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表预言了新的元素存在,这些新元素在此后相继被科学家们发现,事实证明他的周期表完全正确。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2019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元素周期律
: 【 6月教资模拟题汇总 】 【 资格认定 】 【 面试后关注 】
元素周期律是对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实质的揭示,是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化学的学习起到指导性作用,是化学考试中内容,会出现在各种题型中。现对元素相关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方便大家备考;同时,以此理论来指导和学习化学,可以帮助大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学习化学,会使今后的学习事半功倍。
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知识,首先得认识元素周期表。现简单说说元素的排列规律,方便大家认识元素周期表。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且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更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及外排布在能量稍高的电子层里。即排满K层再L层,排满L层再排M层。
2、元素周期律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也成规律性变化。现对常考的几个点,以及大家容易错的几个点进行归纳,方便大家学习。主要是电子层结构、原子半径、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更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合物、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热稳定性几个知识点。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元素周期律在化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可以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 *** 。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水,以及单质与酸反应生成氢气越容易,反之越难;(难);金属性越强,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的金属可以与弱的金属阳离子相互发生置换反应,既强置弱。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易,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强的单质可以与非金属性弱的离子发生置换反应,既强置弱。
可以用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的判断。由原子结构决定位置,决定性质;位置和性质反应结构。即“位”---“构”---“性”三者的关系。
同主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弱,失电子能力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越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可以得到主族元素更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的关系式。
可以用于寻找新物质
①为发现新元素及模拟题他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
②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处寻找半导体材料。
③农药中含有As、F、Cl、S、P等元素集中在周期表右上角区域。
④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⑤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发现物质的新用途。
解析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根据自己的判断大胆提出元素周期律,科学家所预言了几种?
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
1869年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经发现的元素(63种)按照原子质量大小来进行了排列,并把一些化学性质形似的元素放在一列,这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
扩展资料: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意义: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性质有明显的规律性,科学家们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从左到右每个纵列算一族(VIII族除外)。例如:氢属于I A族元素,而氦属于0族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也显示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被称为化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元素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递减(零族元素除外)。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获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更高正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更低负氧化数从左到右递增(之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原子序数递增,元素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素周期表
诺贝尔奖那点事儿四: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为什么没获诺贝尔奖
在诺贝尔奖长长的获奖名单中,星光闪耀,每一个获奖者都是人类智慧的巅峰,可是在这份名单中,却找不到一个熟悉的名字,那就是门捷列夫。门捷列夫应该是除了牛顿之外我们最熟悉的科学家,因为中学物理课本上永远绕不过去的就是大神牛顿,而化学课上我们必须要背过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就是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发现者。
在那个时代,新的化学元素争相被发现,科学家们都陷入了狂欢,可是只有门捷列夫是冷静的,他分析了各种元素,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排列成了元素周期表。不过他并不是按照我们现在熟知的元素的质子数排列的,而是按照原子量排列的,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现原子内部的结构。
不过这已经是开天辟地的发现了,可以指导以后的发现,他还真的指导了,在元素周期表中他留下了空位,预言了类似硼、铝、硅的未知元素,门捷列夫叫它类硼、类铝和类硅,就是后来发现的钪、镓、锗,并指出当时测定的某些元素原子量的数值有错误。而他在周期表中也没有机械地完全按照原子量数值的顺序排列。若干年后,他的预言都得到了证实。
按理说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早就该获得诺贝尔奖了,可是他没有,因为在他被提名的1906年,他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这个对手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以制造出单质氟而闻名,如果是以单质氟的发现赢了门捷列夫那也算是势均力敌,可是情况不是这样。
此公还有一个妄想,那就是人工合成金刚石。自从戴维和法拉第发现金刚石的成分就是碳以来,人们都一直想合成这种昂贵的物质。现在我们都知道人工合成金刚石需要高温高压才能把石墨变成金刚石,而当时的技术水平是达不到的。
而莫瓦桑宣称自己成功了,一时引起世界轰动,那一年的诺贝尔奖也就颁发给了莫瓦桑。
可是这不是真的,莫瓦桑并没有制造出金刚石,而是他的助手受不了他没日没夜的实验,找了一块天然金刚石扔了进去,莫瓦桑就如获至宝,写了论文四处宣扬。
这还算不上本人造假,因为他也不知道那是天然金刚石。
不过其后续有点意思,最后他老婆曝光了这件事,可为什么他老婆知道,他的助手知道,唯独他自己不知道呢?这有点费解了,怎么想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我什么也没说。
要是对文章感兴趣的话,麻烦关注一下公 众 号 “科学史话”,有更多精彩等着你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