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大禹治水文言文释义?)
大禹治水文言文 大禹治水文言文翻译
1、原文: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2、翻译: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
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
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大禹治水文言文释义?
一、原文: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①,行山表木②,定高山大川③.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④,乃劳身焦思⑤,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⑥,致孝于鬼神⑦.卑宫室⑧,致费于沟淢⑨.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⑩,山行乘檋(11).左准绳(12),右规矩(13),载四时(14),以开九州(15),通九道(16),陂九泽(17),度九山(18).令益予众庶稻(19),可种卑湿(20)。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21).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22),及山川之便利(23)。
二、译文: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三、注释:
①百姓:即百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通称,因为当时只有贵族才有姓,而平民没有姓.兴:发动.人徒:指被罚服劳役的人. 傅:《尚书》作“敷”,是分的意思,指分治九州土地.一说:傅,即“付”,指付出功役.
②表木:立木作表记.表,表记.
③定:指测定.
④伤:悲伤.
⑤劳身:劳累自己,即不怕劳累的意思. 焦思:苦苦思索.焦,着急,焦躁.
⑥薄:少,使少,即节俭的意思.
⑦致:送达,表达.
⑧卑:使低矮,这里有简陋之意.
⑨沟淢:田间沟渠.古代渠道深广四尺叫沟,深广八尺叫淢.这里泛指河道.
⑩橇:古代在泥路上行走的一种交通工具.《集解》引孟康曰:“橇形如箕,擿(tì,剔)行泥上.”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司马迁写的史记里的大禹治水的故事的略写
大禹治水文言文
加翻译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
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
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
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
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是这一段吗?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谈谈高见吧。”禹拜谢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到底是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
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
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
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
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
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这番话说得真好。”
请采纳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分别体现了什么精神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分别体现了什么精神大禹治水,有两层精神,其一,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其二,因势利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至于精卫,体现的是毅力和对命运的不屈服,反抗精神。
概括大禹治水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简单?
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讲的是大禹治理黄河水泛滥成灾,造福于民的故事。
起因:上古时候,中原地带洪水泛滥,给人民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很多人被迫背井离乡。尧决心要消灭水患,于是找到鲧。鲧治水治了九年,大水还是没有消退。
经过:舜继位后革去了鲧的职务,让鲧的儿子舜继续治水。
大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全身心投入到家治水的工作中。他吸取了父亲采用堵截 *** 治水的教训,发明了一种疏导治水的新 *** ,使得水能够顺利地东流入海。
大禹每发现一个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个部落去发动群众来施工,每当水利工程开始的时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劳动,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简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里,吃得比一般百姓还要差。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时间,为了治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
结果:咆哮的河水终于被治服,失去了往日的凶恶,平缓地向东流去,人民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大禹治水深得百姓爱戴,后来舜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禅让给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