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22俄乌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俄乌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为利益冲突。2014年乌克兰亲美势力,在幕后美国 *** 支持下,将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赶下台,然后在乌克兰成立了亲西方 *** ,而俄罗斯不愿让乌克兰倒向西方,由此导到两者之间的冲突。在乌克兰局势的背后,俄罗斯、欧盟和美国角力的阴影不时浮现。杨成指出,以俄罗斯为一方、以欧盟和美国为另一方在台前幕后的角逐博弈,已成为乌克兰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西方的推波助澜,俄罗斯的进退两难和亚努科维奇的左顾右盼,导致了乌克兰紧张局势,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表征。其实,独立后的乌克兰对外政策一直在调整,但始终奉行着融入欧洲为目标,保障国家安全利益和振兴民族经济为极轴、大国关系作为支点的全面外交战略。但由于苏联的历史联盟和地缘因素,乌克兰对俄罗斯仍然存在安全和能源依赖,而俄罗斯非常看重乌克兰在未来欧亚联盟地缘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一直不愿放手。在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后,因担心俄在乌克兰的黑海军队基地以及历史地域划分的遗留问题,俄在3月初成为克里米亚半岛的实际控制者。3月16日,在俄罗斯 *** 的介入下,克里米亚就入俄一事举行公投。3月22日,原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以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联邦。由此导致了冲突进一步升级。
2022俄乌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瑞典和芬兰估计听了欧盟领导人出的主意,客观上也促成了俄乌冲突的缓冲。但要促成顿巴斯地区的停火,这还不够。普京继续说:一个国家无法做出 *** 决定,就称其为殖民地。不难理解,普京认为乌克兰目前就是美国及北约的殖民地,芬兰、瑞典也是。其俄乌之间的历史渊源,还要从最开始的古罗马时期说起,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人曾经将帝国北方文化落后的民族统称为三大蛮族,即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和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后来继承了西罗马帝国,成为了现在欧洲国家的主要民族,凯尔特人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消散,如今主要散落在苏格兰和爱尔兰地区。2022年2月15日,随着俄罗斯国防部高调宣布撤回部分部署在俄乌边境、此前正在参与大 规模军事演习的陆上部队,从2021年10月起持续至2022年2月的乌克兰东部危机,似乎呈现出了缓慢降温的趋势。细看俄乌冲突的历史演变与现实进度可以发现,在这种错误的对外战略观指导下,置身其中的美国主要有三个动作:一是事前拱火,二是事后浇油,三是趁火打劫。
下面分享相关内容的知识扩展:
佩斯科夫:俄将美国和西方向乌提供武器行为视为直接卷入冲突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资料图
当地时间1月26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克里姆林宫目前没有考虑改变特别军事行动性质的问题。俄罗斯将美国和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的行为视为直接卷入俄乌冲突,据目前来看,美西方直接卷入冲突的可能性正在增长。
延伸阅读
媒体:北约各国援乌坦克一事再反转 但美德或将留一手

豹2A6
直新闻:吴先生,北约各国援乌坦克一事再次发生反转。随着美国松口承诺将援助乌克兰30辆M1主战坦克,德国方面也为波兰援乌豹2主战坦克开了绿灯,甚至还承诺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援助乌克兰一个连的豹2A6主战坦克。你怎么看这接连反转?北约各国都有着怎样的小心思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 小心思这个三个字描述得很准确。在我看来,围绕援乌坦克的这场勾心斗角,一共有三个主角,分别是:美国、德国与波兰。
波兰的态度从最一开始就是最坚定的,必须全力支持乌克兰抗击俄军。事实上波兰在行动上也是最积极的,早在半年前,波兰就把自己的230多辆T-72M1主战坦克交给了乌克兰,这一批坦克在战场上已经快消耗光了。前些天,波兰防长又放话,将再为乌克兰捐赠一个旅的T-72M1。唇亡齿寒的道理十分浅显,波兰确实希望乌克兰能死死顶住,它一直担心自己是“俄军的下一个目标”,这就是波兰的小心思。
德国的态度一度十分暧昧,朔尔茨总理此前的一系列表态在北约内部引发了“磨洋工”的指责,说德国是“最不积极的盟友”。但我却觉得朔尔茨是明白人,这场仗打到现在,德国落得什么好处了吗?为了所谓的联盟利益,援乌没问题,还请美国大哥率先垂范,大哥动了,我肯定跟上。不出头、不冒尖,给俄德关系留有回旋余地,这是德国的小心思。
美国的态度那就太过狡猾了,众议院外事委员会主席麦考尔此前放话说:“我们只需送出一辆M1坦克,德国就得乖乖跟上。”这就是美国人的狡猾之处,哪怕如今剧情反转,拜登点头同意送出30辆M1,它的底层逻辑其实与麦考尔那句“送出一辆即可”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在此前的评论中我曾评判,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一个军火集成供应商的角色,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团购的发起人。为了撬动北约各国倾囊相助,美国自己得带头表示表示啊。也为了让这场仗继续打下去,让乌克兰撑久一些,让俄罗斯继续流血,美国其实没有什么好拒绝的。这就是美国的小心思。
年前,英国人率先表态送出他们的“挑战者2”,当时我就推测英国人开了一个坏头,现在北约各国真的就跟进了。北约制式的主战坦克加入乌克兰战局会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它意味着这些北约国家有一个算一个的,半只脚都陷入了乌克兰广袤的泥潭之中。那么接下来的悬念就更多了,马克龙会不会跟进表态说要把法国的“勒克莱尔”也送进去?意大利的“公羊”会不会也要去一个连呢?
从这个意义上看,现任俄军总指挥格拉西莫夫真没有说错:俄罗斯确实是在跟整个西方对抗。战争是血腥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带有黑色幽默的剧情:那些冷战时期为世界大战而设计生产的北约主战坦克们,终于迎来了它们梦寐以求与俄军正面对决的战场。

豹2A4

M1A1
直新闻:那么此番北约各国援乌的主战坦克都涉及哪些具体型号,它们的作战性能怎样,又会给俄乌战局带来什么变化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 确实,我留意到国际媒体大多用豹2与M1两个型号代称此次援乌计划,然而实际上这两款主战坦克都有着非常庞杂的型号谱系。德国的豹2与美国的M1实际上是二十世纪60年代西德与美国联合研发的M *** -70身上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你可以说豹2身上有美国血统,也可以说M1身上有德国血统。这两款横跨半个多世纪的经典型号有着太多太多的子子孙孙,各自的性能是天差地别,甚至已经有了代差。目前根据各方公布的信息,我倾向于此次援乌计划的主角会是波兰的豹2A4与美国的M1A1。
豹2A4是豹2家族里生产量更大的型号,德军一度拥有2000多辆,荷兰也有445辆。冷战结束后,德荷两国顿感“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开始了人类军火贸易历史上著名的一次“坦克大甩卖”。豹2A4以几十万美金的“白菜价”先后成为了奥地利、希腊、芬兰、西班牙、土耳其、波兰、新加坡等国的主战装备。此番波兰火急火燎地想要送出的那批豹2A4就源于这一次“大抄底”。
正如我刚刚提及的,豹2与M1是有血缘关系的,豹2A4与M1A1所使用的120毫米滑膛炮就源自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RH-120。只不过美国人后来开发出了120毫米贫铀弹芯的翼稳脱壳穿甲弹,让M1A1在海湾战争中名声大噪。这就引出了此次北约援乌坦克计划的另一个深层次问题:给了不错的坦克,会给同样不错的弹药吗?
装甲兵对抗实际上是矛与盾的“甲弹对抗”关系:我能防住你打过来的穿甲弹,你却防不住我射出去的穿甲弹,那么我在战场上便能所向披靡。但大家千万不要忘了,土耳其的豹2A4曾经在叙利亚北部接连损毁,沙特的M1A2S曾被胡塞武装击溃,他们都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并没有获得这个车族里更好的装甲防护。也就是说,无论是美国还是德国都留了一手,这恐怕也是国际军贸市场的惯例了,自己军队用的肯定要比卖出去的产品强。由此不难推测,乌克兰装甲兵能够获得的坦克,一定不如德军与美军现役的那般强悍,毕竟无论是豹2A4还是M1A1都是上一代的产品了。
我也请教了一些装甲兵方面的专家,客观地说,豹2A4与M1A1基本上能够抗衡俄军的T-72B与T-80BV,一旦面对T-72B3、T-80BVM乃至T-90M,就没有什么优势了。但无论如何,这些北约制式的坦克还是要比乌军此前使用的T-64BV、T-72M好不少。那么另一个悬念就呼之欲出了:乌军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用上这批北约坦克呢?这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一是装备的整备复原,二是人员的改装培训。
豹2系列坦克的自主产权主要归德国的克劳斯-玛菲·威格曼以及莱茵金属两家军工企业,北约各国虽然已经征得德国 *** 的同意允许乌克兰军人使用豹2并接受培训,但这批豹2的车况究竟如何尚不得知。德国与美国自己送出的豹2与M1可能是从“坦克坟墓”里拖出来的封存品,油液加注、机械检修、试车、校炮都需要走完一整个复杂又耗时的流程。乌克兰等得起吗?乌克兰的装甲兵一直以来都是驾驶苏式坦克进行作战,现在冷不丁地要换装北约制式的坦克了,培训的时间起码按月计算。并且这个培训大概率是在波兰进行,前线的燃眉战局等得起吗?
当然,美国也可以大手一挥,就把此前给波兰的M1A1EFP,也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三年前退役的版本直接交到乌克兰人手中,但国会军事委员会的老爷们可能会犯嘀咕,这玩意儿要是翻了车被俄国人拖走了直接拉去红场陈列怎么办?
眼下,普京的一系列人事调整与军事部署都在预示着一场新的军事动作呼之欲出。我个人推测,北约吵完架好不容易决定送出的这批坦克,恐怕很难赶上这一轮战场变局了。
_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俄乌冲突对今年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Georgieva)日前警告称,俄乌冲突对今年的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可能在2023年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我们认为俄乌冲突是今年全球经济更大的负面因素,很可能明年也是如此。”格奥尔基耶娃周三在印尼举行的G20峰会间隙对媒体表示。
“当然,任何制造更多焦虑的事情,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前景,也不利于满足世界各地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她补充称。
俄乌冲突推高了食品和能源成本,导致通胀大幅上升,扰乱了全球经济。这反过来又促使美联储等央行大举加息,以抑制不断飙升的物价,从而给经济增长带来了压力。
全球经济分裂的高昂代价
格奥尔基耶娃在采访中指出,一些分裂的迹象已经出现,因为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供应链被冲断,损害了国内和国际的增长。
她警告称,如果全球陷入“不同的地缘政治集团”,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想每年损失1.4万亿至3.4万亿美元——想象一下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做什么——那么我们应该非常谨慎地预测行动的后果,并防止陷入一个更贫穷,更不安全的世界,”她称。
今年10月,格奥尔基耶娃表示,即将到来的经济低迷可能比预期的更糟,到2026年可能使全球经济产出减少约4万亿美元。
IMF在10月表示,俄乌冲突明年可能会继续打击全球经济,并预测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从2022年的3.2%下降到2023年的2.7%。
“这将是自2001年以来,除全球金融危机和新冠病毒大流行最严重阶段外,全球经济最弱的增长表现,”该机构当时表示。
俄乌冲突直击欧洲经济“心脏”:德工业巨头摇摇欲坠
在过去两年,德国工业领域就一直努力挣扎着想要摆脱疫情大流行和前所未有的供应链挑战,而如今,“隧道尽头的曙光”仍未出现,突如其来的俄乌冲突却可能带来更为致命的打击:这场危机正迅速威胁到德国昔日引以为傲的 汽车 、化学和精密机械制造商,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很可能因此面临“脱轨”的风险。
据悉,随着这场地缘冲突将能源成本推至新高,并引发新一波高通胀,包括宝马(BMW AG)、巴斯夫(BASF SE)和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 AG)在内的数十家德国工业巨头都已警告称,它们的业绩将因此下滑,而其他公司甚至拒绝给出预测。许多经济学家已经大幅下调了德国经济增长预期。
大众 汽车 公司(Volkswagen AG)首席执行官Herbert Diess本月在公司年度业绩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将严重威胁到过去几十年来为世界许多地区带来自由和繁荣的世界秩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在柏林,德国 *** 已经承认了经济可能面临困境的严重性,其在经济和政治上的选择都受到着数十年能源政策的限制——这些政策使德国成为欧洲最严重依赖于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的国家之一。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这场地缘风暴刮起之前,德国的能源密集型工业基础就面临着重大转变,德国计划退出核能和煤炭行业,同时电力成本也处于欧洲更高水平。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已经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从工业界收集有关天然气和电力的使用和价格、生产计划、供应瓶颈以及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等行业数据。
一直在努力锁定其他能源来源的哈贝克上周五表示,德国希望在2024年年中能够基本上实现独立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上周,哈贝克带领着来自巴斯夫、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和莱茵集团等公司高管组成的团队造访了卡塔尔和阿联酋,以确保液化天然气的进口。
哈贝克上周六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称,“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以便能给自己争取更多一点的回旋余地。”
但这些举措显然无法提供德国企业所急需的立竿见影的援助,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场可能会给德国出口驱动型制造商带来持久的经济痛苦。这些制造商多年来在中国强劲的需求和高效的供应链上高歌猛进,但眼下却可能面临空前的危机。
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Christian Lindner)警告称,德国面临滞胀的危险——即在经济放缓的同时持续存在高通胀。
德国工业巨头摇摇欲坠
在这个依靠制造业维持经济增长的国家,一系列的经济指标都可能因此蒙上阴影。制造业约占德国经济比重的22%,而在其邻国法国这一比例仅为11%。
基尔研究所(Kiel Institute)目前已将德国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近一半,至2.1%,原因是俄乌危机的冲击波抵消了疫情后需求的复苏,同时通胀将加速攀升至5.8%,为1990年东西德统一以来的更高水平。
在3月份,一项德国制造业指数已进一步下滑,同时一项关键的商业环境调查也创下了新低。但即便如此,不少德国企业仍主动或被迫地执行着对俄的制裁措施。
德国 *** 上周四就第二轮救助计划达成协议,以减轻能源成本负担,使救助总开支达到约300亿欧元(330亿美元)。但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目前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来阻止这场将影响到经济诸多层面的危机。
德国有机硅生产商BIW Isolierstoffe GmbH负责人Ralf Stoffels表示,“在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飞涨的情况下,我们目前的主要任务是生存和维持就业,而已不再盈利,”该公司位于德国前工业中心——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
Stoffels显然并不孤独。根据商业游说团体德国工商总会(DIHK)对3700家公司的调查,78%的公司表示,俄乌冲突伤及了它们的业务,超过一半的公司抱怨价格上涨或供应链中断。
“对我们伤害更大的是电价,”年销售额约为4000万欧元的精密铣床制造商Kern Microtechnik GmbH董事总经理Simon Eickholt表示。
他介绍称,该公司的能源成本大约翻了一番,供应链中断和原材料成本也令其承压。Eickholt指出,该公司的机械工程业务每周都会收到几份延长交货时间和提价15%的通知。
钢铁贸易商Schwarzwald Eisenhandel GmbH &; Co KG的董事总经理Steffen Auer则表示,价格“完全疯了”,每吨金属薄板的价格在一周内几乎翻倍式上涨了2200欧元,迫使该公司几乎每天提价。Auer说,“我们的一些客户付不起这样的价格。
俄罗斯供应德国约三分之二的天然气、一半的煤炭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石油。目前,德国企业最担心的是俄罗斯能源供应彻底关闭——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欧盟最终作出这一决定。
哈贝克上周五的讲话中也强调了德国的困境。哈贝克表示,“即使我们减少对俄罗斯进口的依赖,现在实施能源禁运还为时过早。经济和 社会 后果仍将非常严重。”
到目前为止,欧盟一直没有切断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供应,因为其认识到此举将在欧洲大陆将引发冲击波。而如果欧盟真的这样做,BIW Isolierstoffe GmbH的Ralf Stoffels预计他的公司将不得不关闭,并波及到依赖其硅材料的制造商,如 汽车 制造商。
Stoffels表示,“我们面临的危险是没有足够的能源来维持我们的生产,尽管我们生产的是各行业都需要的东西。”
本文源自智通 财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